记者在鄞州参与“最美上学路”建设——
让孩子们爱上上学路
本报记者 王璐怡 王波 通讯员 李佳静 胡成燕 共享联盟·鄞州 徐庭娴
“这两天我们正在走访筛选明年的改造点位,你们一起加入吧,也帮我们参谋参谋。”听说我们想了解宁波市鄞州区“最美上学路”,电话那头的张莺热情邀约。
2017年,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设施保障中心牵头改造鄞州区首条“最美上学路”,截至目前,鄞州已诞生了33条“最美上学路”,张莺正是该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员。
最近,宁波“最美上学路”入选首批“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为民办实事项目。“最美上学路”是如何改造出来的?它的出现又带来了什么?日前,我们来到鄞州,作为志愿者加入“最美上学路”改造团队,一探究竟。
说起校门口,校长就发愁
我们的第一站定在了位于老城的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
到达时,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陈元隆已经等在校门口。一下车,我们便留心观察起周边环境。学校门前是一条南北向的马路,对面是社区和商铺,正值上午上课时间,除了偶尔有车驶过,整条马路畅通且安静。
“可一到上下学,校门口就堵得不行。”说起这,陈元隆就发愁。指着人行道旁近百米长的护栏,她说,学校实行分年级段放学制,也安排了志愿者引导,但一放学,家长、电瓶车、汽车都往校门口涌,特别是遇到下雨天,大家撑着伞摩肩接踵,让老师们提心吊胆。
“一挤一堵,孩子找不到家长、家长找不到孩子。”张莺形象的讲述让大家会心一笑同时,也对改造有了更多紧迫感。
上下学高峰造成的道路拥堵,是当前几乎所有城市都面临的难题。2017年,结合道路升级,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设施保障中心率先在四眼碶小学试点道路改造,诞生了宁波的第一条“最美上学路”。
“一开始很简单,就是在校门口的人行道上画了一条绿色的通行道,对上下学路线作了引导区分。”张莺说,没想到反响很好,拥堵现象也缓解了,“我们便决心把这件事做下去。”
从张莺的手机里,我们看到了今年新建成的“最美上学路”,画面里不仅用不同颜色划分路线、规划接送区域,还新增了风雨连廊、照明灯杆等硬件设施。
陈元隆早就盼着自家校园也能有一条“最美上学路”。但有这个想法的,不止她一人。在走访前张莺就告诉我们,申请明年改造报名的学校达41所,由于经费有限,改造的学校只有5所。因此提前走访、调研,就尤为必要。标准有哪些?面对我们提问,张莺给出了两个“硬杠杠”——改造急迫性和难易程度。
沿着校外人行道向北,我们注意到,地砖凹凸不平,在这条不到2米宽的人行道上,一路竖立热力管道柜、监控路杆、宣传栏等,不合宜的绿化带以及路边的公共停车位也使得人行道更加局促。
“一旦改造,除了对地面修整外,这些栏杆一定要拆除。”张莺的思维不自觉进入改造阶段。
“公共车位可以改成潮汐车位,仅供上学放学家长临时停放。”我们也积极出谋划策。
事实上,走访是为了了解情况,也是为了碰撞思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让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安全、更舒心。”张莺说。
5年多来,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联合鄞州区教育局,打造了33条“最美上学路”, 为学生上学“最后100米”搭建起安全堡垒。
事关孩子的安全,要想得更细
经历了改造点的走访,我们对“最美上学路”有了更多的期待。
第二天7时30分,城市逐渐苏醒,我们来到了华泰小学教育集团(西校区),开展回访。
这所坐落在鄞州中心城区的小学,校舍建设已近20年。这个秋天开学季,“最美上学路”的亮相让它从一众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校内外“话题王”。
来之前我们专门翻看了学校的历史照片,现场再看这段“最美上学路”:校门前,狭窄的通道变宽敞了,原本的灰色地砖集体换色,以蓝、绿两色清晰划分了家长、班级等候区和车辆停放区。一段新冒出来的、长约50米的风雨连廊最为吸睛。连廊以鹅黄色为主色调,配设了围栏、顶棚,沿着路口一直延伸进来,廊内墙上、栏杆处还用了具有华泰特色的学校吉祥物“星”“花”主题宣传图等进行了装饰。
值周老师方圆告诉我们,上学路大变样的背后还有一个让车位的故事。华泰小学校门前是一个公共停车场,过去也因停车问题发生过一些纠葛。但得知要建“最美上学路”,小区主动让出了5个停车位的空间,这意味着一年将损失3万元的停车收入。“但大家都很支持,都是为了孩子。”方圆说。
一切为了孩子,也是我们从“最美上学路”改造细节中感受到的。
江东实验小学(北校区)今年也拥有了“最美上学路”,从校门右侧一路延伸,一条近百米长的风雨连廊。我们发现,风雨连廊入口,电动自行车和汽车随停随走,学生快速下车,沿着连廊步行前往学校,现场秩序井然。
“情况怎么样?有发现什么问题吗?”“经受住了两次台风考验,没有问题。”在风雨连廊下,张莺和我们开展安全回访,仔细询问学校副校长周萍萍。
作为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2022年的“最美上学路”改造工作最关心风雨连廊的安全。“一开始我们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装风雨连廊。”他说,宁波地处沿海,容易受台风影响,但在走访中不少学校、家长提出了下雨天打伞问题,他们一咬牙还是决定做,“所以要想得更细。”
从设计到建造,“最美上学路”的设计团队做了好几次实验。在连廊具体打造过程中,他们又根据不同部位、不同需求精心挑选了具备耐腐蚀、耐撞击、耐冲压等特性的材质,“连廊所有栏杆都是圆角,所有的焊接点都进行打磨,不能有毛刺,油漆也是喷塑。”张莺边摸着栏杆检查,边解释。
张莺带着我们继续巡察,他又在一焊接处发现一个牙签粗细的油漆没涂好。“这一个小的点,时间长了就容易锈,必须补上。”我们第一时间拍照,并发给了施工方。
上学之路,也是成长之路
在宁波,最早的一条“最美上学路”改造距今已5年多。早些年改造的上学路现在如何了?我们也很好奇。
在堇山小学(南校区)看到的画面,让我们颇感意外。校门口这条“最美上学路”是2018年改造的,尽管没有风雨连廊等升级设施,但它地面分区的蓝、绿两色鲜艳依旧,靓丽如新。就在我们还在感叹时,张莺突然将半瓶水倒在地面,神奇的是,没多久,地面就干了。
“我们当时使用了透水材料防止积水,现在看来透水性能还是可以的。”张莺解释道。路是损耗品,随着时间推移,难免不同程度出现路面失色、油漆脱落、树穴凸起等问题。但“最美上学路”始终能保持美丽,秘诀就在于“建养循环”机制的建立。
“除了在选材上讲究外,我们还专门制定了养护技术导则。”张莺说,为了让这些“最美上学路”保持明艳靓丽、持续温暖孩子们的上学路,今年开始市政中心对早前建成的28条“最美上学路”逐一踏勘,实施“一路一策”专项养护。在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严格对比设施原色卡,并采用超强面层保护剂进行修复。同时,他们还尝试运用更多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养护,如在盲道修复中,采用“现浇一体”,实现路面连续摊铺,省时省力、环保耐磨;在路面裂缝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可有效耐高低温、抗老化。
“一条路原来背后有这么多门道。”我们不禁感慨,正是有这样一群人的努力,才诞生了一条条特色、靓丽的“最美上学路”,保护学生同时,也点亮了宁波街头,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以前我们学校马路对面的小区,环境并不怎么好,停车也很不规范。”堇山小学教育集团校长茅晓辉说,自从学校门口“最美上学路”改造后,如今,对面小区也对门口进行环境改造,在提升环境的同时,也规范二楼停车,使得街区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张莺看来,“最美上学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上学路,不仅仅是一段学校与家之间的物理距离,还是学生的成长之路。”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巩小亮表示,也正因此,他们在设计中融入了许多童趣元素,还将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文明公约等不断融入,使得“一校一路一景”成为现实。“让孩子们爱上上学路,我们会继续努力打造更多‘最美上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