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鹤岗现象背后的非典型机遇

  最近,东北边陲城市鹤岗再度刷上中国各大热搜榜单。

  25岁的赵姓女子是一名画师,此前在南京租房工作,她的工作只需一台电脑。因为自觉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大,了解到鹤岗低廉的生活成本后,她花了1.5万元在鹤岗买了一套46平方米的房子,自称“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另一名“90后”小伙,工作也是在线上进行。他花了4万元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和女朋友一起从杭州移居鹤岗。他自称,虽然收入减半,但幸福指数不降反升。

  假如这些年轻人能在鹤岗获得真实的幸福,那么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并祝福他们的幸福能一直持续。但是,还是要说一句,每个人习惯的生活方式、工作特性、气候条件等都不同,内心向往的未来也未必相同,我们大可不必在别人看上去很美的故事面前,作出冲动性选择。

  年轻人对鹤岗式幸福的挖掘,会不会带有普遍性意义,有待后续观察。但是,部分人的选择以及话题的热议,映射出中国经济结构的新特质,也反映了大城市部分年轻人心态的变化,值得琢磨。

  首先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新特质。这些个体化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中国丰富的新业态和多样化的就业形式。就上述两位新闻主角而言,他们都是网上原住民,工作靠网络、社交在网络。

  对个体而言,这拓展了年轻人的职业规划空间;而对地方而言,拓展了发展思路。传统的认知,倾向于认为沿海沿江、靠近大城市,发展机遇更大。目前这种格局显然并没有彻底改变,但中国发达的交通网络,特别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为发展格局重塑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山区、边远地区未必不能走出发展新路径。

  其次是社会心态的微妙变化。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没变,变的只是对幸福的理解。是不是高竞争、高压力、高节奏、高收入是抵达幸福的必须?他们的理解本身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这种社会心态的变化对城市发展同样具有启示价值。优良的生态,均衡的教育,完善的公共服务,健全的养老设施,和睦的邻里关系,都可能为二三线城市提供别样的竞争力。如果二三线城市乃至小城市能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公平规则环境等方面更进一步,则效果定会更佳。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的重要性。西方的现代化、固有的工业化模式等,显然存在弊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本就寄寓着对各地创新发展的希望。

  鹤岗房价相对低,受到一些人追捧,这是新闻附带效应使然。大城市房价相对较高,而房价相对合理的城市也不只有鹤岗。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本是共同富裕题中要义。大城市、小城市,都应该在这方面思索研究,最终让中国的老百姓在这片土地上都可以实现各自的幸福。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鹤岗现象背后的非典型机遇 2022-11-04 25005429 2 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