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两个健康”改革举措清单——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两个健康”温州实践为全国探路并交出高分答卷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温州又一次集聚了全国的目光。

  日前,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经验推广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确定山东省青岛市、广东省深圳市等12个市(区)工商联为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经验推广试点单位。由此,温州“两个健康”创建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为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温州经验”。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锚定先行区创建目标,先行先试,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目前已形成面向全国试点、全省推广的50项制度成果和58项引领性改革举措。

  四年来,一组组数据展示温州持续向上向好的态势:温州市场主体数量从2018年的96万户增长至今年的125.83万户;温州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GDP总量排名从创建时的全国35位升至30强;温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去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跻身全国第二位。

  借势而进、乘势而上。从探路到标杆,从先行到示范,温州奋力交出新时代“两个健康”的高分答卷。

先行先试 民营经济“看温州”

  “每次参会心情都很激动,我是民营企业家节的常客了。”温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鸿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时满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2019年起,他先后四次受邀参加温州民营企业家节。近年来,温州的营商环境改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等都让他很有“归属感”。

  陈时满口中的民营企业家节,就是温州于2018年12月29日通过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将每年的11月1日确定为温州民营企业家节,让民营企业家有了自己的节日。

  时钟再次回拨到2018年8月。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正式批准同意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温州成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的全国首片改革“试验田”。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提出的殷切期望。期待以“温州模式”续写创新史的温州,承担这一创建和探索,既是为城市更进一步的发展夯实基础,也是为了更好放飞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梦想。

  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以来,温州先后出台了尊商、爱商、亲商、安商的系列政策举措,增强了企业家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真正把“两个健康”作为事关前途命运的大命题,温州深度谋划、高位推进。

  温州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性谋划先行,纷纷开动脑筋、开展行动。通过建立市县“一把手”挂帅的组织保障和“一办八组”实体化运行机制,形成“上下合力创,成果共分享”的创建格局。通过密集调研、深入研究,目前已形成50项制度成果和58项改革举措。在此基础上,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会同温州市委、市政府综合提炼了构建系统的创建体系、力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立长效机制等5个方面21条可供全省各地借鉴的典型经验。

  温州真正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为进一步关爱企业家,营造亲商尊商、稳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温州率先通过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将每年11月1日设为民营企业家节,精心谋划推出“两个健康”论坛、民营经济博物馆等系列活动和载体,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让温州始终成为企业家的盛产地、成功地和向往地。

  真正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作为当务之急,温州全力跻身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行列。

  在“两个健康”创建中,温州聚焦这些堵点痛点多角度发力,根据企业诉求先后出台“温28条”“市场纾困15条”“温22条”“市场继续纾困22条”“温30条”“稳经济8方面40项措施”“进一步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4条”“助力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30条”等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并在全国率先推出惠企政策“直通车”、跨境为侨服务“全球通”、便民服务“瓯e办”,打响了温州“最多跑一次”改革海外版、企业版、民生版品牌,加速破解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

  送政策,更是送服务。如何才能让惠企政策更快更好出成效?温州针对市场主体对政策知晓度不高、难以全面深入了解等问题,在政策集成解读上求突破,推出全市重点惠企政策集成卡。“该卡制作历时近两个月,其政策涵盖范围之广、宣传解读之细、操作使用之便,为温州近年来惠企政策工作领域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创新举措。”温州市“两个健康”办负责人介绍。

  四年的先试先行、改革探索,让“民营经济看温州”具体而丰满,可感受、可体悟。四年的实践也证明,“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是推进温州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是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有为举措。

先行示范 民营企业家“成典范”

  “两个健康”之间关联密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掌舵人是关键。

  温州人的“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这种敢为人先的魄力,至今影响深远。温州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王达武坦言,在“温州市工商联主席”身份的背后,属于自己的荣光还是一名“民营企业家”。1982年起从事商业个体经营,1986年到天津闯荡,1994年回温州创办企业,坚持匠心近30年。接下来,企业怎么闯、往哪里闯?王达武认为二代的培养很关键。去年年末,“90后”的儿子回国进自己的企业着手新项目开发,让他喜笑颜开。

  温州把民营企业家视为发展之本,不断创新企业家梯队建设。

  “同学们,开班啦!”今年8月,温州民营经济研修院“青蓝新学”2021级在世界温州人家园开班。借助这个平台,学员不但可以赴行业标杆企业、教育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参与圆桌对话会、政企交流会,还能与同龄人一起交流工作心得、分享事业和生活感悟。

  这是温州落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一个具体举措。在民营经济研修院统筹下,温州还率先建立“亲清政商学堂”、红色理想信念教育等教育培训体系,引导企业家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向企业家发放“瓯越卡”,为企业家提供定制服务;率先实施民营企业家“青蓝接力”工程,推进“青蓝头雁”培养计划,成立温州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会,建立常态化活动机制,聚焦思想政治引领、能力素质提升、成长环境打造、组织平台建设,促进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当新一代集聚,新鲜血液不断注入,温州民营经济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据简洁但最具说服力。在温州市“两个健康”办,相关工作人员手头的工作报表上,又更新了一组数据——“两个健康”先行突破改革获2021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金奖;规上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数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改革满意度调查中,温州降本减负和惠企政策满意度名列前茅。

  创建工作到不到位,政策够不够实在,民营企业家的切身感受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最有说服力。浙江百信针织机械董事长朱进法深有体会:“这两年经营环境改善,订单也明显增加。企业需要扩建厂房,只用20多天就完成了审批手续,厂房迅速建成并实现了投产。”朱进法笑着说,“政府部门还给我们安排了营商专员,有事情只需向营商专员反映,即可获得解决。”

  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起步阶段,往往投入巨大,还要面临多项支出,导致企业压力很大,很难飞得高。

  浙江通达光学有限公司是入驻瓯海眼镜小镇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经理周文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企业共获减税52.29万元,其中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到75%,预计可以多扣除研发费用160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约25万元。周文计划将减免的税费投入到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机器换人”上,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自“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以来,温州累计为企业减负超1100亿元。简简单单一行字,展现了温州以“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的坚定决心。

全国推广 两个健康“成标杆”

  “‘温州经验’可学习、可推广、可复制,对各地‘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温州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说,成长不怕遇“烦恼”,温州的使命之一便是探索与破题。从四年前的“先行先试”到今天的“先行示范”,温州在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新征程上,把更多的“温州探索”上升为“温州样本”,实实在在为全国探路做示范。

  今年1月1日,《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让民企吃下“定心丸”。该《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两个健康”的地方性法规,是温州以法治力量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温州也有很多新举措。全国首发《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测算经济活力、质效提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底线能力等指标,全方位展示民营经济的健康状况;全国首发《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从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环境两个维度,将原本定性概念转化为可统计可分析的定量指标,精准反映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情况;全国首发“温州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指数”,包含总量覆盖、结构优化、质效提升、降本减负、创新支持5个维度30个具体指标……

  立足营造民营企业发展好生态,温州不断强化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作用的同时,还围绕提升企业家获得感,健全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实现企业家意见闭环管理,让企业家“说了有用、说了算话”,让广大企业在温州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如成立温州市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制度、实施民营企业精力减负举措、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推动全国首例“个人破产”试点破冰等,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容错”空间,执法有尺度、更有温度。

  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温州也在积极探索。率先开展“清廉民企”建设,推行“三清单一承诺”制度,组建清廉民企建设联盟和清廉民企建设研究所,现已建立 22个清廉民企示范点、12889个企业效能监测点。同时率先实施16条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举措,建成23个“商会广场”,以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也积极应对逆境。创办于1988年的青山控股,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并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年营收突破千亿元。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青山控股寻找资源和市场,将投资重点放在了印尼、津巴布韦、印度等国家。该集团董事局主席项光达说:“走了一大圈,我还是选择让总部回归温州。”项光达坦言,近年来温州营商环境的改善,让他对家乡有了更多的期待。

  征程乍起,千帆竞发。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越过山丘,给出了高质量发展思路。而今,温州“两个健康”已成为“国字号”的改革品牌,大胆先行先试,吹响了先行示范的奋进号,有力开启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两个健康”改革举措清单——

解码“温州经验”

  设立“民营企业家节”

  率全国之先由市人大常委会按立法程序将每年11月1日设为“民营企业家节”,每年举办系列活动,体现党委政府对民营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

  在全国工商联指导下,每年举办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邀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工商联负责人、党政领导等共议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世界温州人家园

  世界温州人家园是世界温州人的情感地标、精神家园、回归样板、形象窗口、服务高地。含民营经济博物馆、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中心、亲清政商云学堂、内外商会交互中心等15个功能性项目。

  商(协)会发展改革

  出台《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中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16条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举措。

  惠企政策“直通车”

  自主研发温州市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实现政策兑现从企业自主申报到政策主动推送转变、企业上门办理向上网办理转变、政策跨年度兑现向当年当季甚至实时兑现转变。

  “三清单一承诺”

  为解决“清白不亲近”“亲近不清白”问题,创新推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

  “两个健康”温州标准

  率先构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标体系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体系。

  全域实施“无还本续贷”

  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全面推进“年审制”“增信式”等为代表的“无还本续贷”模式创新。

  亲清政商学堂

  成立温州民营经济研修院,统筹整合全市涉企培训教育资源,推出“亲清政商学堂”主体班次,同步开设全国首个“云学堂”。

  实施“青蓝接力”

  围绕民营企业家队伍代际传承,聚焦思想政治引领、能力素质提升、成长环境打造、组织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系列举措,促进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全国首例“个人破产”试点破冰

  尝试开展与个人破产制度功能相当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工作,首次探索自由财产、债务豁免、失权复权等个人破产中独有的制度理念,在对债务人“穷追不舍”的传统执行模式之外,提供一种债务人、债权人和社会多方共赢的新型债务清算模式。

  率先建立公职管理人制度

  探索建立公职管理人制度,由司法行政机关中具有从事法律职业资格和公职身份的人员担任个人债务清理管理人。

  设立破产法庭

  作为温州法院的专门破产审判机构,旨在更好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

  全国首个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

  刚性规定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重大经济决策和重要产业政策,必须征求企业家意见。

  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制度

  对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中可能会对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和企业运营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稳定,需要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制度。

  实行重大涉企案件风险报告制度

  办案单位在立案时对企业涉案后可能产生倒闭、资金链断裂和重大社会影响等3类风险进行评估、预判并及时报告。

  建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

  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作为投诉渠道,投诉件按事权归属分级分类梳理汇总。

  设立“企业维权接待日”

  将每季末的周五设为“企业维权接待日”,邀请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实现维权“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政企圆桌会议”

  建立“两个健康”政企恳谈机制,定期邀请党政领导、职能部门、企业代表、商会代表、第三方机构共商对策。

  建立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对轻微违规“首次不罚”

  妥善处理企业轻微违法行为,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界限,统一案件处理标准,出台相对不起诉工作指引,梳理“涉企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目录”,慎用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实施“鸟巢计划”

  以异地温州商会驻温联络处为平台,鼓励异地温州商会回温召开年会,引导异地温州商会在温举办专题活动。

  为侨服务“全球通”

  推出为侨服务“全球通”及其移动版,实现跨省跨境办理,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在外温州人延伸拓展,实现在外温州人“办事不回温”。

  有限度自由经营区创建

  对在指定时间和指定范围内开展的利用个人(或家庭)技能谋生的传统手工艺等8大类行业经营活动试行有限度自由经营。

  建立“国保民”体系

  大力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构建形成以市信保公司和市融资担保公司为核心、6家县级担保机构为骨干,服务覆盖全市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探索建立合格担保人制度,深化联合授信管理机制

  规定商业银行要尽职调查保证人的风险识别能力,向保证人详细说明保证合同隐含的义务与代偿风险。运用保证贷款登记系统缓解保证信息不对称性,发挥系统防范担保链风险的作用。

  争取商业银行下放普惠金融产品创新试点

  构建“13520”民营经济金融服务体系,开展温州银行业保险业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示范区创建,开展“无抵押贷款”试点,指导积极向上级机构争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基地试点。

  全国首个“金融大脑”平台

  开发全国首个“金融大脑”平台,通过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对辖区内全部的企业进行信用及风险穿透识别,给出企业信用和风险程度的量化提示。

  健全风险企业分类处置机制,完善企业诉调对接和预重整机制

  建立困难企业“白名单”、“两链”风险管控清单,开展深入帮扶、加大处置力度,动态掌握企业的帮扶处置进展情况,实行销号制度。健全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实施民营企业预重整、金融纠纷行政调解等机制,化解企业金融风险。

  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创新

  以农户自有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经济权益作为授托物,采取书面承诺方式向试点行申请贷款,有效盘活农户手中的“沉睡资产”。

  创新共有厂房按份额抵押融资

  在共有人之间签订责任分割协议,约定共有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了无需共有人共同申请即可按照产权份额单独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鼓励企业高薪引才

  率先推出“新动能工程师引进计划”,鼓励企业引进培育一线工程师、程序员、工业设计师等技术人才。

  产业链(供应链)党建联建

  集中力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党建联建,把战斗堡垒建在“链”上、服务保障抓在“线”上,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率先出台“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改善民营经济法治环境”规范性文件

  成立县市两级维权服务平台,率全国之先制定《关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法治环境的意见》《关于开展服务“两区”建设专项检察监督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制度。

  出台《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

  《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将在“两个健康”创建中支持鼓励市场主体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示范

  发挥温州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顺畅进入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弥补政府公共投入建设的不足。

  民营企业精力减负

  通过民营企业精力减负建设,切实解决服务企业“过繁”“过度关爱”等问题。

  建立常态化“理旧账”机制

  按照“新官理旧账”要求,对全市因政府原因造成的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大起底,领导领办、协调解决。

  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开展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大讨论,引导确立“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理念。

  “帮企云”

  以数字化赋能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率全省之先上线“帮企云”,实现企业诉求提交、获取服务“一次不用跑”。

  人才认定由唯“文凭论”改为“资薪论”

  建立“评定、评审、举荐”三位一体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年薪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对有潜力的人才,可通过举荐的方式纳入人才目录,享受相应的财政奖补政策。

  探索开展小微企业资产授托融资

  依托“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改革成功经验,将“资产授托”范围延伸至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首贷易”

  建立小微企业“首贷”统计网络,督促指导银行机构转变信贷支持理念、强化信用信息应用、拓宽融资对接渠道、倾斜优惠利率。

  “清廉民企”建设

  以党建引领、守法诚信、企业主体为原则,深化民营经济领域清廉单元建设。

  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深入探索财金协同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蝉联三年试点资格的城市之一。

  建立财政奖补资金快速拨付机制

  突破以往“项目完成单次结算”“次年统一兑现”的传统方式,建立财政奖补资金“预拨付”机制,再造审批流程,与企业签订预拨付协议。

  建立创新人才柔性服务、柔性取酬、柔性成果应用机制

  推出“人才飞地”引才,入选者享受全额个人奖励或特殊支持。推出短期聘用引才,对新引进“双聘院士”的用人单位给予引才奖励,可申报各级重大人才工程短期项目。

  “易企办”

  实行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社保登记等环节全链条网上办。

  探索开展“百会万企评部门”活动

  发动100多家商协会和1万余家企业参与评议涉企部门。

  新时代“两个健康”法治研究中心

  以“建设一个基地,建立一个智库,每年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为平台,凝聚院校知名法学专家和最高检司法系统业务专家力量,为民营经济司法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涉企柔性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建设。

  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

  创设涉企鉴定评估及免评估事项清单,着力推进免评估、多评合一、一评多用。

  民营经济金融服务指数

  从总量覆盖、结构优化、质效提升、降本减负、创新支持5个维度30个具体指标,全面反映温州民营经济信贷总量、民营制造业贷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等变化情况。

  民宿经营权抵押贷款

  率全国之先落地民宿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民宿行业无抵押物融资难的问题,全力支持民宿行业度过寒冬。

  技术产权证券化交易产品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产权作为反担保质押物获得地方金融机构增信,将贷款债权构建资产池发行资产,面向资本市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

  非公党建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形成了一系列“温州经验”“温州品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探索建立“最支持民企银行”激励制度

  在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办法中,专设占比10%的试点考核指标,专项考核贷款平均利率、信用贷款、科技贷款等试点项目,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挂钩。

  首发民间融资“温州指数”

  与全国46个城市合作建立700余个利率检测点,于2013年1月开始按日程编制发布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即“温州指数”。

  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地方性立法

  开展《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从要素配置、创新发展、政务服务、亲清政商、规范引导等角度,系统制定“两个健康”工作经验和成果固化入法。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2022-11-04 浙江日报2022-11-0400005;浙江日报2022-11-0400010;浙江日报2022-11-0400013;浙江日报2022-11-0400012;浙江日报2022-11-0400020;浙江日报2022-11-0400021 2 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