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众行者易趋 兴嘉者共赢

以“人才出彩”成就“嘉兴精彩”

  若是在时空坐标中看嘉兴,你会看到一番新奇的景象。

  地理空间上,它位于长三角中心腹地,也恰好处于上海与杭州的核心地带,倘若连成一条创新大动脉,那嘉兴就处于“心脏”地带,为打造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提供强劲动能。

  去年,一组数据让人对嘉兴刮目相看,“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国城市第22位、全省第3位”“‘95后’人才吸引力力压诸多省会城市”“一年新增12万就业大学生,超过不少万亿GDP城市”……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新的征程,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而聚焦到嘉兴,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要素。11月1日,嘉兴再迎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全球英才,近悦远来,离不开嘉兴多年的厚积。近年来,嘉兴市努力建设长三角金南翼最具创新活力的产才融合典范市、青创人才理想城、营智环境标杆地,开展了一系列“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人才出彩”成就“嘉兴精彩”。今天的嘉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底气向人才发出呼唤,都更有决心成为一个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每一次探索——

“一流生态”引“一流人才”

  天下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包含集聚活力、成长活力、流动活力、环境活力4个维度,共计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峰会开幕式上,智联招聘公司发布《长三角27城人才活力指数报告(2022)》。

  该报告由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秘书处倡导,得到了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浙江人才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等多位专家的悉心指导,旨在综合评估城市人才活力现状,识别城市发展优势及短板,推动长三角“城产才”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要素最富集的区域之一,需共同营造最优人才生态,携手打造人才高地。”嘉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只有进一步促进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各城市产业特色,通过人才流动共享,实现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产才供需平衡,长三角都市圈才能提升整体人才竞争力,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作增量、作贡献。”

  智能无人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长三角创新中心、浙江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研究院(鹃湖实验室)揭牌……峰会开幕式上,一批高端科创项目落户科创湖区。嘉兴加快打造科创湖区人才生态样板,在湖区周边布局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高科技人才项目、高品质人才公寓等,使之成为人才集聚的强磁场、科技创新的放大器、产业迭代的动力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天下英才心驰神往的地方。

  小到日办结的政务服务,大到百万级的购房安置,人才在嘉兴汲取养分,收获蓬勃生长的力量。“理想的工作和理想的生活都在这里实现了。”在法国留学工作了十多年后,张磊博士携妻儿回国,来到位于嘉兴市湘家荡科创湖区的南湖实验室工作。在这里,他不仅能接触到世界前沿的大数据理论和技术,还有优美的环境、贴心的服务。

  棋落关键处,抢得制高点。嘉兴把营造最优生态作为战略行动,把引贤纳才之门打得更开,把人才发展土壤培植得更厚,以优越的人才生态提高对“最强大脑”的“虹吸”。眼下,有着550多万常住人口的嘉兴,人才资源总量近127万人。

每一次托举——

“青春力量”筑“青创之城”

  如果说,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那么培养青年的实质就是塑造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一流平台汇聚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干成一流事业。今年9月,随着“AI驱动的智能制造与万物互联实时大数据平台”等5个青年创业项目的成功入驻,标志着中国南湖青创城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南湖青创城围绕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向,努力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未来,它还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科创合作。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嘉兴用每一次的“精准托举”,全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先后出台了大学生“550”引才计划、硕博倍增计划等政策,在自主创业、人才安居、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支持。近三年,新增就业大学生超过31万人,年均增速20%以上。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今年峰会期间,嘉兴聚焦建设“青创人才理想城”,创新举办“乌镇之夜”人才咖荟、首届嘉兴清华校友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邀请一批哈佛、清华青年英才齐聚嘉兴,推动志同道合的青年人才,在交流中碰撞火花、找到共鸣,在合作中实现价值、创造未来。青年人才如同水滴,汇入“青创嘉兴”的江河中。

  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作为红船起航地的嘉兴,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正以青春之力托举美好明天、托举城市未来。

每一次合作——

“双向奔赴”到“成长成功”

  昱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志敏,点亮属于国人的“微光世界”;墨卓生物CTO郑文山,解锁单细胞的无限可能;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方运舟,崛起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峰会开幕式上,嘉兴首次发布人才企业上市、重磅科研论文发表等一批人才标志性成果。

  人才与城市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纷至沓来的人才,点燃了嘉兴发展的“新引擎”。今年1—9月,新增上市公司10家,列全省第2;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7.9%,列全省第3。截至目前,累计培育雄鹰企业13家,领军企业10家,隐形冠军20家,瞪羚企业1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4家,高新技术企业300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385家。“十三五”期间,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51.9%,发明专利授权量提升330.3%,R&D占比达3.31%,列全省第2位。

  人才和城市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历时15载,“星耀南湖·精英峰会”已成为嘉兴与人才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2019年升格为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后,更是硕果累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嘉兴)分院等19个高能级载体缘定嘉兴;206个高层次人才项目牵手禾城,累计产值超18亿元。成立仅一年多的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研发了“19.8级超高强度紧固件”;“80后博导”章成君在海盐创业,研发出10多个杜鹃花新优品种,矢志扮靓美丽中国。

  回望历史,更加指向未来。峰会开幕式上,嘉兴面向全球发出“我为嘉兴人才工作献一策”征集令,再次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只要能助推嘉兴人才工作创新、提升城市人才影响,你就有机会获得免费使用科创湖区工作室、拎包入住高品质人才公寓等奖励,可见嘉兴合作之诚意。

  当人们说,嘉兴,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也正在许嘉兴一个美好的未来。峰会期间,一批重大战略合作项目、顶尖人才项目签约,第六届“红船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成功举办,源源不断的人才将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动力,为嘉兴输送创新的“新鲜血液”。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实践证明,在嘉兴这座城市,才华就是财富,敢为就有作为,追梦就能圆梦。”嘉兴市委相关负责人说。嘉兴有理由相信,也有信心能做到,以渴望人才的诚意和实举,让“万类霜天竞自由”,汇聚起长三角创新发展新增长极的澎湃之势。

  (本版图片由嘉兴市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以“人才出彩”成就“嘉兴精彩” 2022-11-04 浙江日报2022-11-0400007;浙江日报2022-11-0400013;浙江日报2022-11-0400010;浙江日报2022-11-0400015;浙江日报2022-11-0400020 2 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