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今日温州

织密“城市神经网络”

鹿城打造物联感知汇聚平台

魏天强 章华根 徐 明

  消防烟感预警、无杆无感停车、垃圾桶满溢告警、防疫隔离门磁告警……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这些智慧感知场景在温州市鹿城区越来越常见。如今,每天都有近20万条信息从街头、楼宇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鹿城区物联感知汇聚平台,海量数据汇聚织密了“城市神经网络”,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多维度数据采集

  城市体征快速掌握

  如何快速全面掌握城市运行体征?首先是要能及时感知到城市的“呼吸”和“脉搏”。今年国庆节期间,一位初到鹿城的游客对人来人往又整洁有序的五马街颇为赞赏:“从街头到街尾,我看到垃圾桶快满出来时就有专人过来处理,整条街都保持得干干净净。”

  这背后,正是鹿城区物联感知平台发挥的作用。该平台具有感知设备接入、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分析挖掘等功能,以自动沉淀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实现城市物联设备全域感知、统筹管理维护、数据联动协同。9月以来,平台陆续接入高空摄像头、垃圾桶、消防烟感、充电桩、毫米波雷达等物联网设备近6万台,累计发出1000余万条预警信息。通过海量数据回流,可随时感知诸如垃圾桶满溢、景区客流量监控、道路车流变化、道路拥堵状况等。无论是城市管理的痛点,还是群众生活的堵点,都能自动发现预警、及时解决处置。

  标准化规范建设

  技术成本大幅降低

  传统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存在碎片化、设备种类繁多、设备协议五花八门等乱象。不同厂商之间的标准不同,导致建设成本高、后期更换代价大等问题。对此,鹿城区先行先试、实践探索,制定《鹿城区物联感知平台接入规范》《全时空多维度采集物模型规范》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我们按照这些《规范》要求,推进全区各类物联感知设备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对全区涉及物联网建设的信息化项目进行审查管理,有效调配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财政经费,避免区域发展不平衡。”鹿城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目前,平台已经内置400余项物联设备模型,支撑百万级设备接入,可为不同厂商提供稳定的物联设备接入能力。

  智能化检测管理

  赋能基层实战实效

  除物联设备日常监测管理之外,鹿城物联汇聚平台还如同一间坐落在云端的城市物联数据仓库,源源不断为基层治理输出更新鲜的数据“原料”。

  在鹿城流量密集的松台农贸市场门口,买菜的市民都要通过电子防疫码核验才能进入。而在他们“亮码”时,“鹿城区基层治理一张图”平台上,各类集健康码核验和人员身份等数据信息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这正是物联感知设备实时回传的信息。数千台防疫设备接入平台后,依托数据信息调整相应采样点服务时长,有效解决了群众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同时,政府实时全面获取信息,可对基层防疫进行科学研判指挥,确保快速溯源。

  作为鹿城区“一网统管”试点的重大探索实践,鹿城物联汇聚平台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大数据支撑服务,构建了“物联、数联、智联”基层治理新模式。接下来,鹿城区将持续推进更多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智慧电梯感应等物联网设备接入平台,聚焦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期更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应急管理效能。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20 鹿城打造物联感知汇聚平台 2022-11-04 浙江日报2022-11-0400008 2 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