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续写创新史 走好共富路

文章导航

集成改革点亮“未来城区”

  今年以来,温州市龙湾区充分发挥改革在构建“未来城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任务集成、措施集成、力量集成、成果集成,为打响龙湾“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本贡献改革力量。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激活沉睡资产

  “多亏你们牵线,银行已经联系我们了,可以申请1000万元质押贷款额度。”拨通温州市龙湾区市监局助企服务员电话后,温州金时达阀门有限公司负责人迫不及待地说。

  去年以来,龙湾区坚持把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保护全链条体系,有效助推企业“知产”变“资产”,大力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金时达阀门正是在龙湾区市监局助企服务员的协助下,顺利向银行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龙湾实行智能检索匹配,推进知识产权供需对接。该区率先引入“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覆盖10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文献、商标等1.3亿组知识产权数据,为温州大学激光光电研究院、江南阀门等500家单位提供精准技术支撑和专利导航分析,减免数据查阅支出1500万元;自主首创开发“技配加产业技术匹配数字化系统”,精准对接高校专利落地和企业专利获取需求。其中,龙湾已成功帮助温兄控股集团匹配哈尔滨大学技术团队,合力研发国际领先的“智能纯电工业蒸发浓缩装备”,降低生产成本60%以上、降低人力成本70%以上。

  该区畅通流转渠道,提升知识产权融资能力。龙湾首创研发了“专品标赋能云平台”,为每个专利产品生成专属二维码,产品型号、授权信息、公司概况等信息随产品二维码共同流向终端市场,精准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科创能力,推动专利商品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联合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围绕“专品标”平台推出“专品贷”产品,建立单一质押担保、组合担保等融资机制,助力130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15亿元以上,解决企业贷款融资难题。

  该区还优化服务供给,激发知识产权运用活力。围绕龙湾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龙湾聚焦中国眼谷发展需要,研发上线了“眼视光专利大数据精准招商系统”,设立省级“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覆盖国家、省、市级医药领域注册、许可事项,助力中国眼谷招引落户行业领军、上市企业100余家;引进“全国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线索智能检测系统”,组建知识产权工作联络站,成立省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省级商业秘密指导站,实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产品信息侵权快速检测,破解网络专利侵权成本低、举证难、隐蔽性强等难题。同时,该区联合保险公司定制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有效助力企业应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今年,龙湾已累计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69件,挽回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

  到目前为止,龙湾已累计获专利授权3.8万件,注册商标3.3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38件。

  创新科创运作机制

加快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龙湾区不断健全发展科技创投基金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投资引领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运用市场化手段破解科技项目资金瓶颈,助力推进科创高地建设,荣获全省科技工作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截至目前,该区已成立2只引导子基金,首期规模7亿元,上半年累计向6个高新项目投资1.5亿元,并有效吸引其他各类创投机构对区内企业投资达29.22亿元。

  龙湾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持续完善科创基金运作机制。该区规范和加强创投引导基金的管理、使用,修订出台规范管理制度,形成政府与市场高效协同、与各方利益合理匹配的良好生态。在管理方式上,明确各基金管理单位职责界限,实现事权分离、专业运作;规范基金投资流程,加强投前、投中、投后管理,设置尽调、投决等市场化环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议事决策效率。在资金投向上,完善返投机制,调增出资主体,扩大基金规模,设置全市较低返投比例吸引子基金落地,由原先的1.5倍降低为1倍;制定资金投向白名单,对投资区内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加倍认定举措,切实提高投资精准度和实效性。

  该区推进“项目招引+投融结合”,不断提升科创产业发展效能。围绕产业发展精准提供资金支持,龙湾优选产业项目、优化投资方案,扩大科创基金在投融资市场的影响力,实现基金与项目招引、企业融资深度结合。一方面,龙湾依托“中国眼谷”这一国字号金名片,通过股权投资、可转股债权等方式“以投促引”,助力产业链精准招商,为优质项目和成果落地提供金融助力。目前泰越基金、眼谷壹号2只引导子基金已投资1.5亿元招引生命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领域6个优质项目,其中暖芯迦、中科睿极和车小米等3个项目已设立子公司,清大视光和冠脉堂公司总部迁入龙湾,落地眼谷深耕发展。另一方面,龙湾还精心组织项目推介和资本对接活动,建立各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参与,投资和融资需求快速配对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其他创投机构对该区企业股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为科创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今年,该区已开展资本、项目对接会等各类科创活动40余场次。

  通过“先投后股+风险担保”,龙湾探索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题。该区紧盯优质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以揭榜“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级试点为契机,坚持投早投小投创新,改变以往科技项目纯补助性质,将科技项目与股权投资相结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畅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突破政府支持项目由政府独挑大梁的形式,在注入科技专项资金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介入,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多渠道实现资金供给,在保障资金安全上,与3家银行、1家保险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创新保”),对项目研发过程予以保障,多举措管控资金风险。目前,龙湾已设置总规模2亿元的“先投后股”科技专项资金,建立含146人的专家库,征集意向申报项目9个,确定2家意向合作企业进行试点。

  有效保护活化利用

提升城市能级

  在龙湾区永中街道永定路普门村,一个名为和合文化园的项目,连日来正在紧张地进行展陈施工,计划于今年年底开园。

  和合文化园是在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和合学创始人张立文旧居的基础上,迁移7幢古建筑群构成的。作为集参观学习、文化传播、研学交流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该园将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温州分院,打造和合学在浙南的研学基地和弘扬道场,成为提升龙湾文化能级的重要平台。

  与以往老宅保护利用不同的是,这些古建筑经历了迁建过程。它们原本分散在普门村各处,不仅形不成景观,也难以得到妥善管理。龙湾区着眼城市全域规划和建筑全生命周期保护,进行系统谋划,迁移集中至一处,从而打造成景观出色、方便保护、可供利用的“文化综合体”。

  近年来,在高水平推进文化温州建设的背景下,龙湾区致力于打造文化强区,并极力通过改革手段加大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的保护。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过后,全区有多达317处的古建资源得到留存。瑶溪钟秀园、南洋公园、和合文化园……龙湾至今已迁建活化开发21座,入驻68个文产企业,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90余场,服务人次达125220人次。当地正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实现古建老宅以“用”促“保”。

  龙湾在古建老宅保护过程中,保护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注重挖掘蕴涵的“隐文化”。如永昌堡、汤和庙、云亭山抗倭兵寨、龙湾炮台等,都是龙湾先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实证,是当地抗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石村民居、甲里楼屋民居、甲里六房民居、普门村民居群等,是古代“天人合一”建筑理念和风水观念的物质载体,体现了古人对居住地的选择讲究。

  龙湾探索分类施策开展保护,在温州率先提出历史建筑“就地保护、迁移保护、采集信息后拆取构件保存”3种保护方式。对艺术特别精湛、有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建筑,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就地保护,如永中街道联谊村吴炳文宅完美地与下湾河道融合在一起,为城市增添了靓丽风景线;对建筑风格突出、保存质量较好的古建筑,集中迁移安置和保护利用,如将5座门台集中打造了“龙湾门台公园”;对只有部分建筑构件保存较好的,在现场测绘、拍照记录后拆取构件保存利用,目前已保存特色构件3万余件,老条石、老砖、老瓦当等上百万件,为历史街区修复做好储备。

  龙湾区还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切入口,让古建老宅和传统艺术相得益彰。如龙湾区南洋公园有5幢迁移的古建筑,规划打造艺术馆群,其中一幢已引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萌春打造成工艺美术馆。今年以来,全区大力探索古建老宅保护修缮、活化利用新路径,已让温州百工苑、永昌堡王氏始祖故居、沙北村周氏宗祠、北新村王氏宗祠、倪氏故居等重放光彩。


浙江日报 续写创新史 走好共富路 00017 集成改革点亮“未来城区” 2022-11-04 浙江日报2022-11-0400010;浙江日报2022-11-0400013 2 2022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