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用“善听之耳”激活“敢说之嘴”

  《古文辑要》记载这样一则典故,唐太宗有一个忠直敢谏、有棱有角的诤臣裴矩。此君在隋朝为官时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绞尽脑汁讨隋炀帝欢心。降唐后的裴矩脱胎换骨,完全没有了往昔的坏水,绝不看脸色行事,为唐太宗出了不少好主意,成了与魏徵齐名的诤臣。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价此事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鲜活的历史事例诠释了一个通俗道理,领导听话与部属说话会发生连锁反应,善听逆耳之言的“耳朵”激活敢于直言不讳的“嘴巴”。反之,如果闻喜则悦,就会有人投机取巧,顺着其口味,说领导爱听的话语;如果闻过则怒,就会有人隔岸观火,任凭事态怎么发展、问题怎么蔓延,在上级面前捂实嘴巴,信奉少说话少惹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不管职居何位、所处何地,都应该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以锤炼党性、加强修养、匡正思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每名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乡针对部队个别同志没有认真执行群众纪律的问题,给军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毛泽东听说后,认为“这是天大的好事”,并鼓励群众多提意见,他说:“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正因为有容得下尖锐批评的胸襟,才成就了我们党的伟大事业。

  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不愿听别人提意见、讲不足,说到底还是党性不够纯正,在践行初心使命上偏离轨迹。他们只顾自己官位的威严,不顾党员干部的形象;只顾及自己面子是否受伤,不顾及单位建设是否受损。有的自恃高人一等、胜人一筹,对自己主抓的工作,不接受别人的质疑,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最终会阻碍事业发展,败坏党的作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声音是做好工作的源头活水。他们的抱怨直指问题,他们的建议广聚民智,领导只有虚怀若谷才能从谏如流,才能推动问题早日解决、民众早得实惠。1978年秋天,广东惠阳地区的一位基层干部,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习仲勋写了一封措辞尖锐的批评信。习仲勋不仅很快回了信,还将信转发各地,并委托省委一位书记到惠阳出差时与写信者面谈,推动解决来信反映的水利问题。

  “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防止“两过”问题发生,保持“德不称其任,能不称其位”的谦逊,常常打开窗户“通风透气”,听听群众的“好声音”,找到纠正偏差的“校正器”,用善听的“耳朵”激活更多敢说的“嘴巴”。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用“善听之耳”激活“敢说之嘴” 2022-11-03 25000165 2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