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理论形成过程中的浙江元素
邹永华 编辑 周宇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过去40多年,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中国在城镇化方面的成就,既受惠于世界城镇化的经验和理论,又依靠自身的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标志着城镇化方向的重大调整。
迈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更高站位、更广范围的新型城镇化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理论指引。浙江在新型城镇化领域的先行先试经验,将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论提供丰富的素材,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吸收利用。
一、浙江在新型城镇化领域的先行探索
浙江历年来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1978年,浙江的城市化率仅为14.5%。改革开放后,浙江率先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小城镇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提出“城市化战略”,主动推进城镇化。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八八战略”的决策部署。2006年,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此后,浙江城镇化开始向高质量转型。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浙江在新型城镇化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涌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浙江现象”,例如特色小镇、“城市大脑”、未来社区等,努力为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探路。
2021年5月,《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全面实施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打造全国城镇协调发展标杆地、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当前,浙江城镇化率已达到72.7%。
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论的主要特征和浙江元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城乡融合迈出新步伐。
及时总结提炼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中的宝贵经验,加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其中,浙江既是新型城镇化的探索者、实践者,也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验和样本。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纵观城镇化的历史,过去的城镇化理论往往强调“人口城镇化”,用城镇人口占比来衡量城镇化的水平。我国明确把新型城镇化定义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推进城镇化,是对原有人口城镇化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个转变背后反映的是城镇化的价值理念从结构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即更关心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
浙江实施“八八战略”的出发点,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里面所蕴含的价值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此后,历届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推动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跨越转型、量质并举、稳健推进。
(二)高质量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主题主线。新型城镇化需要回答“怎么实现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产物。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题主线,决定了城镇化的实现方式和发展道路。
例如,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在浙江城镇化过程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这一优势在后来的特色小镇建设中得到突出体现。如今,浙江特色小镇模式向全国推广,通过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多元功能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单元,为全国创新空间提供了一种新的创建模式。
(三)生态和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底色。欧美国家过去的城镇化是通过高能耗、高排放的模式实现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这既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活环境的有力举措,也是为呵护全球生态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强调重视文化传承,体现区域文化特色。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萌发地,浙江率先展开了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当前,浙江把“高水平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作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两个先行”的奋斗目标之一。此外,浙江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在文化价值的实现机制方面作出了很多探索。在推进“两个先行”中,强调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着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不是口号,而是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民生福祉,这是区别于过去的城镇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区域协同和城乡协同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多维的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的复杂过程,这决定了城镇化必须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协同主要体现为区域协同和城乡协同。区域协同强调要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协同强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市和乡村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八八战略”蕴含着协同发展的整体观,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浙江大湾区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主平台,是区域协同的典型例子。此外,当前浙江提出率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实现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无论是区域协同还是城乡协同,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有为政府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地做到协同,这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展现的一个制度特点。
(五)治理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传统的城镇化理论重视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而对城市治理较少关注。要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必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浙江是较早提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省份之一。201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城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2017年起,随着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人的需要和城市治理进一步实现精准对接。例如,“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在城市治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六)共同富裕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并不是单个城市的发展问题,而是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随着中国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当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和居民之间协同共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愿景目标,这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不同于西方城镇化的重要特征。
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使命,内在地包含了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省域统筹机制,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三大差距”的要求。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到2027年,城镇化率达到76%。这一系列目标要求,为浙江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了任务和打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落实。
【作者为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