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经济开发区
在绿水青山间推进高质量发展
徐 玲
一条江河见证一个时代。钱塘江流淌此间,激起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绿水青山间,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经济动能。
拥抱时代,奋勇向前,常山经济开发区在实践与创造中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常山经济开发区更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1月至9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9.4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县总量的86.3%;1月至9月共计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7个;有效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208亩;生态园区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稳定下降,治理成效明显;推动数字化改革,智慧园区提质升级……
向更高处迈进,谱写崭新华章。接下来,常山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抓实抓好园区平台能级提升和亩均效益突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常山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质
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
作为该县项目建设的“主力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常山经济开发区始终不忘初心,开拓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2020年11月以来,经开区持续深化整合提升工作,增加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生态园区等重点建设区块,形成了规划面积6.56平方公里的“康养时尚+半导体新材”产业的新都片区;规划面积9.82平方公里的“纸基新材+高端装备产业”的辉埠片区;规划面积7.47平方公里的“高端制造+小微引领+现代物流”金川片区;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的化工新材料的生态园区,4个区块齐头并进、奋力发展。
今年以来,常山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逆势增长,1月至9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9.4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县总量的86.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1月至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31.2%;常山—慈溪山海协作产业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开发土地4.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共107家。这是常山、慈溪两地携手谱写山海协作新篇章、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的生动实践。2021年,该产业园荣获省级工业类产业园一等奖。
招商引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后劲所在。常山经济开发区牢牢抓住项目招引、投资出数、企业培育等关键环节,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优质项目不断在这里“安家落户”,为开发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今年以来,开发区共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20亿—50亿元项目1个,10亿—20亿元项目1个。斯凯孚二期、耐实轴承、新枫新材料、大和三期、小乔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签约并顺利开工,君屹电子、科铭电器、蒂菱电梯等一批10亿元级及以下项目在谈或完成洽谈。
2021年以来,常山经济开发区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坚定实施“腾笼换鸟”行动,积极开展提质转型攻坚行动,持续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土地承载力、利用率有效提高;累计推进提质转型企业161家,其中宗地企业69家、租赁企业92家,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收购搬迁企业60家,预计可盘整土地1500余亩,为新项目的落地强化了土地要素保障。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常山经济开发区积极兑现助企纾困政策,按照“能早及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原则,已向园区企业兑付政策金额超亿元,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智
吹起数字化改革的冲锋号
一块大屏,一览园区边边角角;一点按钮,重点监管部位展现无遗。这是常山经济开发区智慧化管理的生动实践。
目前,常山经济开发区拥有500多家工业企业,既承担着企业安全环保的属地监管责任,又要绘制整体发展蓝图,因此既需要具备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又需要及时抓取企业基本经济数据、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以便为将来的决策布局提供数据支撑。而传统的人工记录数据或人工巡查等方式效率低下,已不再适应当前的需求,因此,开发区数字化改革刻不容缓。
2020年9月,常山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智慧园区建设,其历时两年研发的智慧园区智能系统现已上线运行。该系统依托智慧园区指挥调度中心,整合园区安全生产、生态保护、应急救援、企业经济数据采集以及园区智慧化办公等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掌握开发区内各园区入驻企业的动态情况,实现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解决管理痛点,让园区管理更高效、科学、安全。
智慧园区智能系统涵盖危化品车辆管理功能,可以对危化品车辆的入园预约登记、发卡定位、出园管控实行全过程监管,识别危化品运输车辆超速、违停、不按车道不按时段通行等不安全行为。与此同时,系统接入园区企业的危化品仓库,能实时监管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和危险工艺,实现安全风险事项的预判预警功能。此外,系统还接入了自然灾害预警模块,同步匹配提醒信息即时发送,实现了自然灾害预判报警功能。
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11月起,常山经济开发区开始启用无人机巡检,发挥全程立体感知、智能监控识别、高空无死角巡查功能,将发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传送并呈现在指挥室的大屏上,提高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精准治理的效率与水平。截至2022年9月30日,常山经济开发区的4个片区无人机累计巡检1263次,飞行6412千米,发现解决问题4144个,完成全景图190个,相对人工巡检效率提升90%。
治
走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守住绿水青山,拥抱金山银山。常山经济开发区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算好一本生态账,高标准抓好问题整改,全方位开展环保设施提升,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自2020年10月以来,针对常山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开发区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坚决打好园区地下水污染整治攻坚战。
对原有的地埋式管道输送生产废水易发生破损、渗漏问题,常山经济开发区进行拉网式、全方位的排查整改,清理雨污管道近1000米,修复管道2000多米,消除可疑污染点9处,帮助企业整改问题450余个,全面完成生态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生态园区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得以彻底治理,顺利通过省级评估。
雨污分流是治理地下水污染工作中截流控污环节的关键措施,可以控制污染物排放入河量。常山经济开发区根据地下水走向,结合地势特点,将生态园区内的截流井从3座新增至99座,建设长258米、平均深度13.3米的止水帷幕拦截,全面截流、抽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并建立可渗透反应墙,让未被完全抽提的地下水在此反应、过滤,消除污染因子,实现达标外排。
园区内被污染的土壤,就像是病人身上的病灶点,为彻底清除“病灶”,常山经济开发区将排查出的9个浓度相对较高点位的污染土进行开挖清运。在地下水治理的过程中,园区也采用精准对症、个性“送药”的方法,建设18口注药井,实现污染物现场消解。此外,常山经济开发区在生态园区的公共区域建设47个抽提井,抽提污染地下水并将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日均抽提处理地下污水800吨左右。
经过治理,生态园区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稳定下降,治理成效明显。2022年1月至8月,生态园区下游的常山江断面水质实际监测30周,保持二类水出境100%,其中一类水出境11周,占比36.7%,同比上升8.6%,水质保持稳定。
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如今的常山经济开发区,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铆足动力,大步向前。
(本版图片由常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