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好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沈晶晶 王雨红 李华 夏丹 肖淙文 方臻子 通讯员 汪峰立 俞思衍 付露波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浙江明确提出,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打造社会全面进步高地。
当前国际国内发展进入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人口结构、产业格局等加速变化,百姓增收、民生改善等面临诸多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浙江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项一项解民忧,一件一件办实事,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缙云:
缩小城乡和收入差距
塔吊林立,工程车来回穿梭,推土机和挖掘机轰鸣,200余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10月20日上午,缙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剑带队到缙云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现场,看施工状况、问项目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朱剑说,缙云有253个行政村,今年上半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0元,同比增长7.7%,增速跑赢全省平均水平,但因基数差异较大,绝对差距仍在拉大,“缩小城乡和收入差距、打造社会全面进步高地,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是缙云带动农民增收、做强乡村产业的关键落子。缙云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田远坚说,这一项目总投资1.5亿元,打造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工艺研发、流通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并配套建设农产品检测、冷链物流体系等,不仅能开拓农产品增值增效空间,还将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眼下,园区一期项目厂房已全部结顶,预计今年12月底配套服务中心结顶,进入装修阶段。
“以园区建设为依托,我们将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帮助更多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朱剑说,按照二十大报告要求,缙云将进一步完善支农、惠农、富农扶持政策,完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利益机制,实施农民持股计划,升级打造“强村公司”2.0版,不断健全收益合理分配机制,确保实现全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以上,高于省市平均增速。
德清:
“救命药”买得到报得了
近日,德清武康健保集团人民医院药房内,居民黄伟顺利拿到了艾曲泊帕乙醇胺片。这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进口药,是黄伟父亲的“救命药”,每月吃3盒,每盒4396元。虽进了医保目录,但高价药进院不易,黄伟只能到杭州买药,回德清也无法报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是德清改革精进不休的初心所在。”正在医院督导检查的德清县副县长丁燕英说,这些年,县里开展“微改革”,通过线上线下征集梳理,推出一批落点准、见效快的项目,解决群众操心事、企业烦心事、基层关心事。“保障特殊群体用药需求”就是其中一项。
当地开展特殊病种人群用药需求调查,开通县域内空白药品需求反馈通道,在多方评估确定药品品种后,选择合适的医保定点机构定向采购药品,对部分需求量相对较小的药品实行预约制购药,确保“救命药”买得起、买得到。如今,黄伟在县医院就能拿药,每盒自付687元,负担大大减轻。
“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将通过夯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遴选区域内定点零售药店同步保障等举措,进一步提高特殊病、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构建更加普惠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公共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丁燕英表示。
嘉兴秀洲:
家庭养老床位受欢迎
“智能设备用得惯吗?”这几天,嘉兴市秀洲区民政局副局长王玲艳最挂心的,是区里老人的“家庭养老床位”使用情况。此前,秀洲针对失能、半失能、高龄轻度失能老人推出这一项目,使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再“磕磕碰碰”。10月20日,王玲艳专程前往新塍镇蓬莱社区居民孙志龙家回访,了解项目改进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体现了对养老工作的高度重视。”王玲艳深知,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一老一小”是重中之重,必须完善普惠型养老服务和政策体系。
目前,秀洲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有9.4万,老龄化率25.1%,超全省平均水平。其中,95%左右老年人倾向居家养老。如何满足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需求,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秀洲探索实施“家院融合·养医护智慧康养”服务模式,依托数字化改革,探索个性化定制方案,为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包括安装相关智能监测设备、定期提供上门康养服务等。短短半年多,已有323名老人用上“家庭养老床位”,全区开展订制式上门服务1.1万余次。
“银发浪潮迎面而来,养老服务工作任重道远。”王玲艳说,秀洲将继续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建设五星级标准的区康养中心,改造提升乡镇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进一步完善“安心养”智慧养老应用,打通与卫健委、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养老服务全流程监管,努力让每位老人都有幸福晚年。
宁波镇海:
老旧小区变成美好家园
修葺一新的邻里中心里,一侧是居家养老中心,一侧是托幼驿站;周边,一幢幢翻新的住宅楼整齐排布,充满设计感的口袋公园错落有致。作为浙江首批未来社区之一,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的未来生活图景极为生动。
10月20日上午,招宝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叶显能与总浦桥社区工作人员坐在一起,谋划未来社区建设如何深入,为合唱室、社区直播间、非遗手工坊、家人邻学堂等新空间植入内容、提升人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未来社区,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浙江推进‘两个先行’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变革抓手、集成载体,也是我们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叶显能说,招宝山街道下辖11个社区,大部分是老旧小区,老百姓对居住条件、社区服务改善的需求强烈。
在总浦桥社区,他们一体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在房屋外立面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上,完成居家养老中心、幸福学堂、全龄活动中心、共享书屋等空间改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叶显能表示,眼下街道正从点到面、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以集中连片方式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在服务好“一老一小”基础上,丰富未来社区特色场景,满足更多居民个性化需求,努力让城乡社区变成美好家园。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沈晶晶 王雨红 李华 夏丹 肖淙文 方臻子 通讯员 汪峰立 俞思衍 付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