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自然资源

高质量发展启新航

秀洲:节约集约用地“不打烊”

  面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时代命题,嘉兴市秀洲区是奋力书写的答卷人。

  秀洲区总面积547.73平方公里,是嘉兴市主城区之一,是长三角中心腹地、江南文化发祥地,也是城乡融合样板地。2021年,秀洲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2.32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64亿元、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3万元和4.2万元,分别增长8.5%和9.1%。

  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秀洲区在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节约集约模范区后,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力度不减、步伐不停、举措创新,不断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新模式,通过政策引导、空间调优、整治挖潜、存量盘活、低效利用等举措,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

盘活存量低效土地

  走进秀洲这块发展热土,到处都有节约用地的故事。

  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是秀洲国家高新区一家主要从事LED光源和灯具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在占地85亩。而这块土地原来是一家纺织企业,秀洲区通过退低进高,收回这块土地后,重新出让给生辉照明。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该公司拆除了原来的二层办公楼,重新建造了7层的研发楼和办公楼,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

  随着秀洲区地理区位优势的凸显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一大批“大好高”项目亟待落地,而土地资源供给不足与大量错配、劣配、低效配的土地资源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困境,秀洲区坚持“亩均论英雄、集约促转型”理念,通过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种好发展“高产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秀洲。位于秀洲国家高新区的世源科技(嘉兴)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深耕高档环保无纺制品、高档手术用无菌医疗设备,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秀洲区将低效用地腾退工作纳入区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腾笼换鸟”、零地技改、低散乱整治工作。通过对原有低效用地腾退,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于2017年引进阿特斯嘉兴高效组件生产基地项目,该企业是光伏行业全球龙头企业,专业从事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和太阳能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电站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项目总投资20亿元,2021年产值达到28亿元。2019年,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再次引入隆基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该项目总部201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2021年产值达101亿元。

  变“土地存量”为“发展增量”,为经济发展腾出用地新空间。秀洲区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探索低效利用、空闲、闲置土地退地机制。2021年,全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完成“低产田”企业整治120家、“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569家,腾退低效用地2043亩。

  处置“五未”土地,唤醒“沉睡”土地。秀洲区积极开展“五未”土地处置行动,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进行核查和推进,对已批准农转用土地和已供地块造成闲置的土地进行集中清查,针对未供原因和闲置原因及时制定消化处置方案,分类消化处置。2019年至2021年全区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224.31亩、盘活存量土地4815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2255亩,提升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与此同时,秀洲区加强批后土地监管,运用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管系统,加强供地后建设用地项目开、竣工的监管,持续开展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闲置土地处置。同时,持续推进土地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做好信用评价更新,完善“黑名单”名录和相应惩处机制,强化结果运用。

  此外,秀洲区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目前,全区产业用地实现100%“标准地”出让。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秀洲区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建设布局合理、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的“浙北粮仓·田园古乡”,构筑农村生产集约高效、农居生活特色传承、生态空间舒适优美的空间格局,为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秀洲样板。

  昔日的新塍镇火炬村是典型的“脏乱差”村庄,自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该村实施整体搬迁,农田增加,农房集聚,极大地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火炬村全域整治项目也列入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及嘉兴市“十大样板示范工程”。

  火炬村通过农房搬迁、田块整理等措施,将碎片化耕地集中为连片“万亩方”高标准农田,植入江南文化、农耕文化,打造集旅游、观光、农业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观光园。

  “小田变大田”后,与2016年相比,如今的火炬村耕地面积从零散的1.98万亩增加至连片的2.37万亩,增长19.5%;人均耕地面积从1.87亩增加至2.65亩,增长41.7%。

  王店镇“万亩方”项目是浙江省2.0版的土地综合整治标杆项目,也是嘉兴市首个“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总投资1.44亿元。该项目通过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功能恢复、耕地生态建设、垦造耕地、建设用地复垦等各项子工程,可实现连片耕地面积约7440亩,建成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适合现代农业生产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12月,秀洲区印发《秀洲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更全区域、更全地类、更全类型、更全要素”的要求,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整合资源,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形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工作格局。

  据悉,2019—2021年,秀洲区共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36个,搬迁安置农户3289户,新增耕地面积1795.2亩,获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943.3亩,实现户均节地0.48亩,实现了耕地保护的有效加强,取得了“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加强“人防+技防”

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良田,需要综合施策,形成有效机制。

  近年来,秀洲区以“规划管控、补偿激励、占补平衡”等制度为基础,深入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整改和储备区划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卫片执法等工作,耕地保护取得新成效。

  尤其是2022年以来,秀洲区以“田长制”为抓手,借助在全省上线运行的“耕地智保”场景应用,推进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形成“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全新耕地保护体系,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据了解,秀洲区在区、 镇(街道)、行政村分别设置一级、二级、三级“田长”,全力构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网格化全覆盖。

  “目前,全区共有镇级‘田长’38名,村级‘田长’114名,339名耕地保护巡查员。”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秀洲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级“田长”巡查农田时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解决,切实发挥其一线管理员的“哨兵”作用,真正做到“谁的地谁来管”,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者”。

  在加强“人防”的同时,不断强化“技防”。秀洲区以推进“铁塔视联”建设为着力点,在全区范围布置140个监控设施,充分利用铁塔高位视频、电子围栏、智能算法等技术,将“铁塔视联”应用于“耕地智保”场景,对耕地实时监控,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全过程项目监管、全方位辅助自然资源督查,实现耕地的多重保护。

  “从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认定到处置整改,形成管理和监管的闭环,让违法违规行为无所遁形。”该负责人说,通过将“铁塔视联”智慧感知嵌入“耕地智保”,充分发挥高位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等独特的核心资源优势,实现监管视角的延伸。

  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秀洲区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形成全局、全程、全域抓耕地保护的生动局面,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粮食安全生命线。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围绕全面打造实力秀洲、品质秀洲、美丽秀洲、幸福秀洲、平安秀洲,努力建设产城高度融合、城乡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主城区这一目标,秀洲区将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大体系,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为之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和规划保障。

  本版图片由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秀洲分局提供


浙江日报 自然资源 00010 秀洲:节约集约用地“不打烊” 2022-10-20 浙江日报2022-10-2000004;浙江日报2022-10-2000005;浙江日报2022-10-2000008;24938663;浙江日报2022-10-2000010 2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