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我省代表姜丽娟亮相二十大“党代表通道”——

心怀感恩,逐梦大下姜

  党的二十大开幕前,首场“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如期而至。15位二十大代表分为5组,走上通道,其中一位来自浙江——“85后”姜丽娟身着白衬衫、扎着高马尾,意气风发。

  “我叫姜丽娟,是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的党总支书记。”面对记者,姜丽娟以简短的自我介绍开启了自己的“通道时间”,讲到“下姜村”3个字时,她的音调格外高。

  “我们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工作联系点。来北京之前,乡亲们托我向总书记汇报,如今的下姜村,是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在姜丽娟看来,她因“下姜村”站在这里,而“下姜村”的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

  “刚刚提到总书记多次去下姜村调研,现在的下姜村都在忙什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姜丽娟带着大家回到19年前的那个春天——

  “2003年4月24日是总书记第一次到下姜,看见我们的山林光秃秃的,就告诉我们‘要给青山留个帽’。”姜丽娟代表回忆,了解到下姜村污水处理存在问题,总书记又悉心指导村里老百姓修建沼气池。

  那一年,14岁的姜丽娟还在镇里求学,从父老乡亲口中听到总书记为下姜村付出的种种,很是感动。2016年她返乡创业,看着家乡的改变,她把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2020年下半年,她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

  面对通道上的“长枪短炮”,姜丽娟代表对下姜村的发展满是骄傲,她说:“按照总书记指出的绿色发展路子,下姜村通过农文旅融合,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如今,村民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很多年轻人和我一样回到家乡创业,每年我们都可以拿到村里的分红……”讲述中的这份感恩,来自下姜村每个村民。这些年下姜村很多老百姓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晚收看《新闻联播》,“大伙儿就是想看看总书记,听听总书记的声音,看看总书记去哪儿了,在忙什么,就像亲人一样关心和关注。”姜丽娟代表说。据统计,2021年,下姜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3年的14倍。

  在姜丽娟代表心目中,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来北京参会之前,姜丽娟代表正在忙着总结和推广一项工作——“大下姜”模式。走上通道,她也为这项共同富裕的探索“吆喝”。

  2019年,下姜等25个行政村抱团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互相帮扶、共同发展。这个拥有1477名党员、2.5万人口、350平方公里土地的联合体,成为25个行政村共同致富的重要平台。

  以红高粱产业为例,大下姜成立了“共享酒厂”,把周围7个村分散的高粱种植、酿造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种植规范、酿酒工艺、销售渠道,把原本廉价的高粱酒卖出了大价钱,带动各村集体年增收近百万元。有村干部说:“过去村民种高粱赚不到什么钱;现在年纪大的种高粱、年轻的进酒厂,大家都能有活干、有钱赚。”

  站在通道上,姜丽娟代表信心满满,她告诉国内外媒体:“我们已经培育了旅游培训、红高粱、中药材、农特产品4条特色产业带,推出‘大下姜’区域公用品牌,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今年前9月,大下姜区域25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163万余元,同比增长71.8%。2021年,大下姜区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比2018年增长37.3%。

  包括“大下姜”模式在内的共同富裕基层探索,在浙江全域不断涌现,成为浙江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的强大动力。2021年,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21年和3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4。

  通道采访的最后,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再度涌上姜丽娟代表的心头。她激动而又坚定地说:“从下姜到大下姜,从先富到共富,我们就是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来感恩和回报党和总书记。”

  这是姜丽娟代表的心声,也是6500多万浙江人民的心声。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浙江日报 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00007 心怀感恩,逐梦大下姜 2022-10-17 24929854 2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