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三届党代表说十年”第七站,三位代表相聚宁波北仑话担当——

难时急时,干在百姓需要时

  一枚党员徽章有多重?3.7克。

  但当党的二十大代表、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接过这枚被珍藏十余年的党员徽章时,她却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

  9月23日,宁波北仑。党的十八大代表、曾是嵊泗县壁下社区医生的钟杏菊郑重地拿出一枚党员徽章,亲手将它戴在史孟艳胸前:“这是我参加十八大时戴过的,今天送给你,希望你在岗位上干出新业绩。”

  一位是扎根海岛40余年的医生,一位是服务企业、职工7年的社区“大管家”,这枚小小的徽章在两位代表间传递,一场担当作为的精神接力,也在无形中完成。

  党的十九大代表、时任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张爱民在现场见证了这感人一幕。这场主题为“作风之变·担当作为”的圆桌会,就在这一幕中开始了。

  一面锦旗和100余封申请书

  “先开左边那个吧。”活动一开始,现场观众相中了第一个盲盒。

  打开后,一面红彤彤的锦旗映入眼帘。“这是辖区一家龙头企业给我们送来的锦旗。”史孟艳主动认领,“我们灵峰是个工业社区,和一般社区不同,服务对象不是居民,而是企业和职工。”她拿起话筒娓娓道来。

  “工业”二字,很容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但灵峰社区却是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这里不但管生产,也关心园区内每个人的归属感。史孟艳就是社区里78家企业、2万余名员工的“大管家”。

  “疫情相助情温暖,排忧解难为企业”,现场观众念着锦旗上的字。这面锦旗的故事,还得从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说起。(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当时,来势汹汹的疫情让不少中小微企业措手不及。复工复产关键时刻,社区党委发挥“主心骨”作用。

  那段时间,史孟艳和社工们奔走在园区各家企业,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最多的一天,她接了300多个关于复工复产的电话,“接到耳朵都痛了,一天收到的微信信息更是数不清。”

  史孟艳还在全市率先制定《企业防疫清单》,方便企业按图索骥,消除企业“复工恐慌”。在这场“硬仗”中,灵峰社区党委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复工产业联盟,仅用一周就实现园区企业复工率100%,两周后复产率达到96%。

  同年,灵峰社区党委捧回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荣誉。面对疫情的考验,浙江大地上涌现出众多像灵峰社区党委这样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2年,北仑又一次面对疫情遭遇战。灵峰社区的社工、企业党员等再一次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生产局面打开了,有企业用送锦旗这样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区的感谢。不过,比收到锦旗更让史孟艳欣喜的是,仅2020年上半年,社区党委就收到100多封来自企业员工的入党申请书,数量是往年的好几倍。

  工业社区里大多是中小微企业,史孟艳说,自己要做的,就是当好他们的“大管家”,陪伴他们渡过一个个难关,迎来更好的发展。

  一张旧报纸和一个人的卫生站

  第二个被现场观众挑中的盲盒,是一张《浙江日报》旧报纸。看到这张报纸,68岁的钟杏菊有些激动,思绪又回到多年前。

  2010年8月,一篇登载在《浙江日报》头版的报道《一个人的卫生站》,让坚守海岛多年的社区医生钟杏菊,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面积仅1.2平方公里的壁下岛,孤悬东海之上,常住人口不到100户。1976年8月,钟杏菊从舟山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壁下岛从医。40多年间,她扛着药箱,风里来、雨里去,在海岛上守护着大家的健康,坚守着只有她一个人的卫生站。

  苦不苦?当然苦。岛上居民居住分散,可每半个月,不管风吹雨淋,钟杏菊都要做到把所有人家走访一遍,在岛上的这些年,每个居民都在她心里存了本“活病历”。

  怕不怕?当然也怕。有时候,半夜送病人去县城医院,“海上风浪大,心都要跳出来了。”钟杏菊说。

  但钟杏菊一直坚守孤岛,多次放弃调往县医院的机会,直到2020年2月才完全退休。

  海岛居民的依恋,是钟杏菊心头难以割舍的一份情。她说,不论岛多小、人口多少,有个医生,老百姓才能安心。

  这是一名医生对岛上病人的担当,也是一名党员对身边群众的担当。

  2006年5月1日,女儿要去吉林婆家举行婚礼,女婿也为老两口订好了机票。但钟杏菊放心不下岛上73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病症的乡亲,选择留守海岛。

  女儿在电话里哭了:“妈妈不来,别人会看不起我。”可钟杏菊硬起心肠:“只要你们小两口好,没人会看不起你。”

  女儿不知道的是,那通电话之后,钟杏菊偷偷哭了好久。

  像她一样,之江大地上,还有很多优秀党员立足岗位、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时代楷模”钱海军365天“在岗”,24小时“开机”,被100多位孤寡老人当成“亲儿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立群,婉拒民办学校高薪聘请,远赴贵州黔东南义务支教,为大山里的孩子们照亮未来……

  “有人曾经对我说,你肯定会走,来了的医生都想走。我告诉他,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我不会走。”钟杏菊说,自己讲不出大道理,但是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变化,做医生就是要为病人负责,党员就是要带头担当作为。

  一棵青菜和老年食堂的4次迭代

  “咦?”当第三个盲盒打开,现场不少观众忍不住发问:怎么是棵青菜?

  主持人冯钧嶂打趣:“今天不是一个美食播报节目,青菜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张爱民接过话茬:“民以食为天。我要从这棵青菜讲讲我们社区老年食堂从无到有、迭代升级的故事。”

  原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曾先后3次深入翠苑一区社区调研。在他的关心下,翠苑一区社区于2003年9月建成全省首家老年食堂。

  “建成后,社区党委也没有停步,老年食堂不断升级优化,到今年9月已经是4.0版了。”身后的屏幕,不同时期的老年食堂照片一一亮相,张爱民骄傲地说,“从我们社区起步,全省各地现在都有老年食堂了。”如今,翠苑一区的老年食堂“翠食坊”,面积已扩展到近300平方米,而且可为老人用餐提供健康指导,让老人吃得更放心、更健康。

  “我今天带来这棵青菜,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不管我们的老年食堂如何迭代,我们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始终不改。”张爱民说,十多年来,社区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16字要求,把为民服务记在心间、践行到行动中。

  雨天深夜,居民家中漏水,张爱民爬上7楼屋顶清理排水沟,居民说会一辈子记得;社区拆违,一开始居民不理解,但党员带头,5个多月时间,245处违建全部拆除……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也正是在一桩桩小事中,“担当”二字在大家的心头愈发清晰。

  今年2月,张爱民从社区党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在退下来前,为了翠苑一区的未来社区建设,他连开22场协调会,让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都参与进来。

  目前,翠苑一区的未来社区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完成后社区面貌又将焕然一新。欢迎大家有机会来翠苑一区看看。”张爱民向观众发出热情邀请。

  思想碰撞,传递担当力量

  观众中,有社区工作者、选调生,也有企业职工、在校学生,其中不乏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观众抓住宝贵机会,向三位代表抛出各自的问题。

  “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当前基层社区治理的一大挑战。要更精准地守好‘小门’,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有观众问。

  “作为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急他们所急,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史孟艳举例说,社区现在细分成110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服务200至300名员工,“我们的微网格长三分之二以上是党员。还有企业主也主动表示要当微网格长,参与基层治理。”

  党员要在平时看得出,在关键时刻站得出。这样群众看在眼里,共同参与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张爱民对此深有同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很重要。要做到即使不戴党员徽章,老百姓也能从干事态度上,看出这人是一名党员。”

  张爱民举例说,翠苑一区未来社区建设速度很快,一大秘诀正是党建引领——社区党员成了监督员、志愿者成了巡逻员,社区干部则每天深入社区收集民情。“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共同谋划好未来社区建设。”他说。

  时代在变化,当年弘扬的坚守和奉献是否过时?会否后悔?钟杏菊摇了摇头。“这十年,岛上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了,海岛居民就医越来越方便,但我们为民服务的心不会变,也希望年轻一代能继续保持这种热忱。”

  “是的,担当精神永不过时,坚守奉献永远无悔。这次,我要把您的这枚党员徽章再带去北京,传承好这份精神。”史孟艳的话,让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这枚特殊的党员徽章上。三位代表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难时急时,干在百姓需要时 2022-10-15 浙江日报2022-10-1500003 2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