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追问海岸线

  孙国平

  “8000多年前,背靠林木苍翠、野兽成群的四明山余脉,数十位先民在井头山脚下建起一方小小的村落。他们在湿润的晨雾中醒来,沐浴着暖热的阳光,脚踩海水拍打的湿地滩涂,面朝鱼贝繁盛的古海湾,捕鱼狩猎,繁衍生息,清苦却恬静,直至海平面陡然上升……”

  当打开井头山遗址的土层,这个画面逐渐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

  我从小就在杭州湾边吃着各类小海鲜长大,工作后,又陆续去了国内外众多临海之地,对海洋有了更多感悟,也逐渐认识到大海对于人类的特殊重要性。这种海洋情结无意中帮助了我的工作。

  放眼世界,现代环境优越的全球沿海地区,无一不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而世界上超过40%的人口和大多数中心城市处于地理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

  中国保存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但是若没有最近数十年考古发现的贡献,我们对于数千年前的各地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几乎一无所知。位于东南沿海的宁绍地区,属于“江南”的一部分,但在《史记》中开始明确记述该地区的远古历史之前,关于它的记忆非常朦胧和模糊不清,只留下片言只语的记载和一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步阶段的浙江考古工作主要在杭嘉湖地区开展,当时简单地认为,宁绍平原东部地区都曾经是海水淹没后沉积泥土的区域,不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实际上,当时没有意识到“沧海桑田”式的环境变迁和人类家园常常有兴衰迁徙的过程。

  直到1973年余姚河姆渡遗址被偶然发现,一下子打开了看见六七千年前东南沿海先民氏族村落生活的一扇窗户。而井头山遗址的发掘,更把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源头推至距今8000多年前。它的出现和消失的过程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沿海地区环境变迁与人类适应互动关系,以及西太平洋地区南岛语族的文化渊源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独特材料。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追问海岸线 2022-10-06 24889397 2 2022年10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