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十年幸福账

  编者按:不忘初心庆国庆,尊老敬老迎重阳。金秋送爽,恰逢双节,喜悦的气氛更加浓郁。本期《钱塘江》以一位农民的十年账本,一段古诗词里的重阳佳节,一场传承古今的祭孔典礼,展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祝福我们的国家富强,我们的日子美好。

  (一)

  一个农民的十年账本,他记下早起的日出,

  也记下扶牛的暮归。

  十本陈旧的记账本,磨平了他十年的酸甜苦辣。

  我无法想象,一个农民在过去的十年,

  他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我可以想象,在灯下,在算盘上,

  他一笔一笔记下的数字是他当年的营收和支出,

  丰收时,他的下笔是开心的,

  歉收时他也许会苦恼。

  开始记账那一年,他刚好50岁,

  儿子也在那一年结婚成家。

  2012年10月8日,向娘舅借款10万。

  一场婚礼,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还背上外债。

  刚过门的媳妇,开上自家的第一辆轿车。

  这一年的农药支出1890元,

  帮助邻居整理田塍收180元,

  这些流水的数字,是农民陈耕地的日常生活。

  (二)

  这一年更换了手扶拖拉机,水泵花去6万元,

  柴油8000元,这一年外出耕地收入23000元。

  这一年的收入几乎没有结余,但很圆满。

  陈耕地引以为豪的是他帮儿子还满了一年的车贷。

  这一年,他进城的次数明显增加,

  他给老婆买了一个金戒指,给自己买了一个手机,

  还在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他种的西瓜第一次卖到城里。

  村民陈德民的儿子结婚随礼400元。

  儿子在城里租房支出12000元,省得每天回家。

  在2013年的末尾,他写下争取明年还娘舅4万元,

  两年把外债还清。

  豆类作物可以扩种,西瓜可以种进大棚。

  (三)

  这一年孙子出生,在医院花去6000元,

  医保报销回来3800元。

  月嫂花去4000元,这个本来老婆可以做,

  但田里的活,另外雇人也一样花钱。

  儿子的汽车消费贷款每月支出3000元,

  年轻人的消费不能省。

  今年试种的西瓜,产量不高,收益没有减少,

  科学种田,还得感谢镇农机站的李技术员。

  在2014年的总结处,

  陈耕地写道:儿子明年想在城里买房,

  解决孙子入托问题,我们争取支援10万,

  老婆去村企业打工一年可以有4万。

  我翻完这一年的账本,陈耕地还掉外账4万,

  刨去日常开支还有3万的结余。

  这一年的收入基本来自农田经济作物的产出。

  (四)

  这一年,陈耕地种了120亩的水稻,

  领了政府奖励的收割机,

  还有科技示范户的奖励10万元。

  这一年,他的儿子在城里按揭买了90平方的房子,

  一家人开始在城里居住,

  这是2017年账本,陈耕地已经是种粮大户,

  他的农田雇工的支出已经超过15万元。

  我粗略算了一下,陈耕地家的营收已经超过100万。

  他最大的一笔支出来自夫妻俩的养老保险,

  失地农民补缴失地保险,女的50岁可领退休金,

  男的60岁可以享受退休金。

  现在他的爱人每月可领2000多元的退休金。

  为了外出方便,这一年他考取了汽车驾照。

  孙子也把户口迁到城里,顺利在城里就读。

  儿子和媳妇都在城里打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这年的账本最后一页,

  陈耕地感慨:生活稳定了,有房有车,

  感谢政府,明年争取上电商,

  把西瓜、蜜梨卖到上海去。

  (五)

  今年满60岁的陈耕地,其实不老,

  他会开汽车,也会开收割机,也会上网。

  他的水稻和西瓜也的确上了抖音和微信。

  他每天开车往返他的田园,

  他在城里早已经购置了第二套房子,

  明年,他也可以领退休金了。

  现在他有机会就动员儿子回家管理农田,

  疫情让儿子打工多年的工厂产值锐减。

  他想明年退休后,也跟老婆一样跳跳广场舞,

  再买个相机,带着老婆四处走走。

  他说他和老婆都没有去过北京,

  他想二十大后,第一站就上北京天安门,看国旗升起!

  (注:本文为作者采访武义农民陈耕地十年来的生活变化后,有感而发所作。)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十年幸福账 2022-10-04 浙江日报2022-10-0400007;浙江日报2022-10-0400008 2 2022年10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