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有“深度” 有“精度” 有“温度”

浙江锻造“枫桥式”执法队伍保障“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打造“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是保障“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航船行稳致远的基础性、系统性、持久性工程。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从全省层面印发了《“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锻造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服务群众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到2025年底,全省将建设150个以上“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中队。

  全省各地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全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和“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创建。以建立全省首个村级“综合执法+掌上矛调”平台的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天荒坪中队、“一线办公、靠前服务、精准破难”的宁波市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钟公庙中队、“定期走进学校、企业、社区”的杭州市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新塘中队等为代表的30个中队入选2021年度全省“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保障“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中坚力量。

  变被动为主动

  靠前服务有“深度”

  “枫桥经验”的精髓是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来说,深入基层、服务前置,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关键。

  嘉兴秀洲有一辆“特殊的公交车”,它在每月25日前往辖区住宅小区、商务楼宇以及沿街店铺开展违停劝导、垃圾分类宣传以及犬只上门办证等工作。

  原来,它是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新城中队开设的便民服务“25路巴士”。近年来,该中队牢牢践行“靠前一步、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联合综合执法、司法、驻队律师力量,成立“城心调解室”,组建综合执法、公安、住建、社区干部共同参与的“城管益家”队伍,着重解决装修噪音扰民、高空抛物、不文明养犬等10类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在全省各执法中队的努力下,人们对“城管”的传统印象正在被改写。在衢州柯城,老百姓遇到“难事”都喜欢找“城管老娘舅”。

  几年前,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柯城分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城管老娘舅”工作法。如今,该分局府山中队在此基础上主动融入街道矛盾纠纷一站式站点,主动向前与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点联姻,实现矛盾调解机制区乡村三级全覆盖,全面回应基层民生诉求,零距离倾听化解居民民生小事。

  乡镇(街道)是基层治理的主阵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能力的提升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

  为了全面提升乡镇(街道)的综合执法效能和水平,温州市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南汇中队打造了南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协调中心,整合各基层站所,建立了以“联调、联防、联动、联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综合治理“四联”机制,真正实现应急处置“一体协同”、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绍兴市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柯桥中队运用监控视频、智慧城管、“四个平台”等多方数字辅助执法手段,实现无人机取证、高位监控巡逻、非现场执法等,执法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借助多元力量

  行政执法有“精度”

  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基层中队的队伍建设与综合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全省各中队坚持“苦练内功”与“善借外力”相结合,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提升综合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走进杭州市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翠苑中队,这里不仅有“阳光调解室”这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调解流程制度,还有驻队律师这样的“外脑”。该中队借助驻队检察官、律师,创新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协同工作机制,促进规范执法,大大提升了执法水平。

  在浙西南的缙云,专业人员的进驻也成为矛盾调解的重要力量。缙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五云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成立矛盾纠纷化解调解接待室,聘请1名经验丰富的老娘舅(110调解中心专用调解员),1名驻队律师,专门针对村民建房纠纷难题进行专业调解,通过调解化解基层民众建房纠纷,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层安,则社会安。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如东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六石中队,严格落实“信访举报半小时处置承诺制”、民勤民访“代办制”,借助部门、村社、律师、调解员等,积极开展调解,让调解成为常态化方式;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太平中队建立网格责任片区管理机制,增强“街路长”与“网格员”互动,深入各村居社区一线,提供执法支撑,倾听百姓心声,扩大彼此之间的交流,共同推进“执法网格化”……

  放眼全省,“老娘舅”、驻队律师、网格员等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在执法中队亮相,他们化解矛盾、答疑解惑,既是矛盾调解员,又是法治宣传员,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以人民为中心

  柔性执法有“温度”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行政执法中既守住城市发展的底线,又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需求,体现着执法者的水平和城市的温度。

  在宁波市海曙区华盛菜场门口,这里有一条“便民服务街”。以前,这里只有几个流动修补摊,东一个西一个,显得杂乱无序。面对流动摊贩的无序经营,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石碶中队没有采取“一关了之”,而是设置了统一的工作台,定点定人,做到既满足辖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又实现了菜场周边市容管控的目的。这一举措获得了居民、摊主、街道办事处的普遍赞赏。

  眼下,湖州市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在南浔区练市镇街上,经常能看到“执法蓝”的身影。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练市中队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进行分格包责,对占道经营、影响镇容环境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教育,大力推广“首错不罚”“社会服务折抵”“非现场执法”等柔性执法手段。

  “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开展以来,该中队通过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体系,打造“综合执法+N”多元化欠薪调解机制平台,探索实践将“综合执法”主动融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机制,有效破解欠薪治理难题。

  “执法要守底线也要人性化,要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舟山市定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盐仓执法中队相关负责人说。

  每年的6月底,是舟山晚稻杨梅上市的季节。为了解决本地杨梅临时销售的难题,该中队为果农设立自产自销点位,开辟“绿色通道”,为他们增加收入。除此以外,还在辖区科学规划设置便民早餐,满足群众日常需求。

  一点一滴润民心,柔性执法见温情。基层执法中队是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的最小单元,也是牵系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全省各中队将以建设“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为目标,在工作中坚持综合行政执法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为实现“两个先行”贡献执法力量。

  (图片由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市综合执法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浙江锻造“枫桥式”执法队伍保障“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2022-09-30 浙江日报2022-09-3000005;浙江日报2022-09-3000007 2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