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曾宓走了,浙江文艺界深切缅怀这位著名画家——

他像蓬勃怒放的花朵,焕发着生命的华彩

  本报讯 (记者 陆遥 沈听雨) 9月25日一早,一条消息让浙江文艺界乃至中国美术界的人们不愿面对:著名画家曾宓于9月24日23时30分在杭州辞世,享年90岁。

  曾宓的女儿曾莹,当天在社交媒体中写道:“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男人,如今已经是天边的一抹云彩。”寥寥数语,寄满哀思。

  曾宓,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号三石楼主,为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曾宓先生撷取黄宾虹、林风眠等数家之长,不断深挖传统文化精华,笔耕不辍,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语言。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他的笔墨情趣与画面构成既凸显了现代意味,又流露出隽永的生活情趣。

  丹青溢彩,妙笔生花,处处挥洒诗情画意。在艺术风格上,曾宓把文人画随性而发、落墨成章、直抒胸臆的纵情挥洒与学院派的严谨不苟连接起来,简约而不空疏,豪放而不离法度,厚重又不失潇洒,有笔墨,有生活,有个性,达到了充实、空灵兼而有之的境界。

  “曾宓老师是我们浙江画院杰出的艺术家代表。”25日一早,浙江画院副院长茹峰和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伟刚一起去曾老家中吊唁,对曾老的离世感到遗憾和悲痛。回忆起和曾老相处的点滴,茹峰说:“老先生很有趣、很开心,乐观开朗的性格让我们倍感亲切。平时见他出来活动,都是一袭白衣,干干净净的。我们真心地热爱他,深切地怀念他,他的艺术精神永存。”

  “曾宓老师的画风独树一帜,是当代山水画界的重量级人物。”谈及曾老的离世,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语气中是忍不住的叹息和悲痛,“艺术之外,他是一个儒雅、温和、风趣的人,不论是艺术修养,还是为人处事,曾老都是非常令人敬仰的。”

  从传统中来、到创新中去,是每个艺术家努力的方向。无论是绘画、书法,还是日常生活点滴,曾宓的真性情处处可见。本报记者曾多次采访过他,他的率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画配诗,线条的张力和文字的意蕴交织在一起表达至情至真:“春来早,水暖乐新鸭。不胜春慵懒抬头,鹅黄相依映朝霞,日长如少年”;比如一次展览,他在一小款砖拓的大量留白处,画着“人没吃饱,只有一个烦恼;人吃饱了,就有无数烦恼”这样诙谐幽默的文字。

  他喜欢唱歌、打球、爬山,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这位被称作“老顽童”的画家,曾屡次举办“林间”系列展览——在西湖边挑一块最美的树林,放上几十幅趣致的小品画,呼朋唤友,上演一曲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乐章。他把东方艺术追求的诗性意境与西方绘画的五彩光泽融合起来,山水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融互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画新境界。

  他心中有大爱。2006年,他将自己精心挑选的66幅精品捐赠给浙江博物馆;2011年,又将“八十初度——曾宓艺术展”中的两幅精品捐赠给浙江美术馆……

  2021年,他办了一场名为“我,90后”的个展,展出90件书法题跋作品。童心未泯的他,当时戏称自己为“90后”。曾莹深情地说:“我看到的是一位木讷迟钝的老者,留在纸上诙谐而调皮的笑容;我看到的是青春的张力,就像窗外的花朵一样,蓬勃怒放,焕发着生命的华彩,永不凋零。”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他像蓬勃怒放的花朵,焕发着生命的华彩 2022-09-26 24847122 2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