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新型储能,看“浙”里如何“碳”索

严璐瑶 王未央

  “天圣集团绿电熔盐储能项目顺利完成送电。”9月19日,目前省内最大规模用户侧熔盐储能项目于绍兴天圣集团天实园区成功送电。该项目一期配置一套50吨/小时储能设备,配建主变容量100兆伏安。据测算,预计年供蒸汽量42万吨,年节约动力煤13.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6万吨。

  今年以来,浙江省积极打造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联合发布《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其中天圣集团绿电熔盐储能项目被列入首批示范项目,在探索新型储能发展领域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产能占全国化纤全拉伸丝产量的10%左右,规模处于全国行业前十位,蒸汽用热需求量十分庞大。“我们之前都是用煤炭等化石燃料供热,但煤炭资源有限且价格不便宜,而且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企业节能降耗,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原先所采用的燃煤锅炉、热电厂管道蒸汽和天然气等主要热源已无法保障蒸汽供应,所以必须寻求全新的破局之道。”天圣集团熔盐项目负责人俞建强介绍。熔盐储能技术成为企业突破现状的“金钥匙”。

  作为新型储能界的“佼佼者”,简单来说,熔盐储能打破了传统燃煤供汽、发电模式,通过高效利用西部地区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廉价谷电时段进行存储,在高峰用电时段对外清洁供热、供电。“这是全国首个利用谷电进行发电的熔盐储能项目,能以1万千瓦的功率运行12小时,为电力系统提供百兆瓦级灵活调节能力,其灵活稳定的消纳和输出能力使得企业生产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徐文华介绍,“用户在享受绿电权益、抵扣能耗指标的同时,还免去了配建储能设施的额外投资成本。”

  “由于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我们采用110千伏移动预装式变电站代替传统变电站,有效缩减变电站建设工期,确保该项目能够如期投运。”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孙季俭说道。值得一提的是,该熔盐储能项目在绿电凭证上有着大量的刚性需求,借助绿电交易市场这一“枢纽”进行传导,促进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平价上网积极性。

  一直以来,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在新型储能领域做出许多大胆的尝试与探索。6月17日,全国首个35千伏中压直挂式储能电站在绍兴并网运行,进一步增强电网支撑能力,并作为大型备用电源,有效提升故障后恢复能力,减少停电经济损失;此前,金凤凰公司新型复合储能项目,创新性地采用锌镍空液流电池,储能电池原料成本低、使用寿命更长;在整合储能设备的基础上,国网绍兴供电公司通过“云储能”交易平台充分调动储能资源,带动更多市场及用户参与储能建设并享受红利,既满足企业用能需求,又降低用电成本。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调节资源,储能备受关注,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金额不断加码。未来,“浙”里新型储能将继续大放异彩,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探索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新型储能,看“浙”里如何“碳”索 2022-09-22 浙江日报2022-09-2200007 2 2022年09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