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水利+” 干出加速度
——浙江水利大干项目释放多重效应
李昌先 王 超 葛芳妙
在经济稳进提质攻坚、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下,浙江水利工程建设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对水利提出安全、优质、生态等多维度高要求下,浙江水利如何创新理念、方法,做好“水利+”文章?
在新的征程开启,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下,如何进一步彰显水利担当、发挥独特作用,以水利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全省发展大局?
且看浙江水利的回答—
乘势而上 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加强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今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确保完成1万亿元,实现增长25%——这是中央的要求和全国的部署。
集中力量提升水利设施等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全力推进海塘安澜、百项千亿防洪排涝、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工程;全省水利投资增长要快于面上投资增长;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多则多——这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在经济稳进提质的大背景下,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已经到来!
“中央和省委先后作出的部署让全省水利系统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激发出全省上下只争朝夕兴水利、大干快上抓项目的热情和干劲。”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说。
一组数据印证了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马加鞭——今年以来,之江大地278项重大水利工程正在加紧落地见效。截至8月底,全省水利完成投资450.2亿元,同比增长11.9%,再创历史新高。
水利建设的提速也来自自身补短板的倒逼。过去的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八成以上省份发生严重汛情,台风“烟花”两次登陆浙江……形势严峻,但我省仍存在海塘防潮标准不高、局部堤防不达标、部分城市防洪保护圈未闭合等300多个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水利短板,刻不容缓。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长远之解,夯实安澜根基。“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完成水利投资近4000亿元,全面推进海塘安澜千亿工程、水库增能保安、平原高速水路等八大工程。今年,浙江水利发出“大干项目 大干民生”号令,大干水利、提速创优的嘹亮号角吹响在之江大地。
——45项重大项目加快开工。截至9月中旬,新开工重大项目41项,开工率达91.1%。杭州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等9个重大水利项目,专班运作、三级联动,在8月同步实现开工。还有4项正在冲刺9月开工,带动前三季度完成全年开工目标。
——115项重大在建工程与时间赛跑。开年全力抓复工达产,开化水库、环湖大堤后续等在建重大工程于2月底前全部复工,带动全省总投资3071亿元的水利项目于3月上旬全部实现复工复产,较省政府既定目标提前半个月。
——118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衔枚疾进。今年已完成可研审查审批60项,储备投资规模64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工程初设审批较去年同期增长50%,水利有效投资后劲十足。
聚力凝智 干出浙江水利加速度
6月28日,浙江省促进经济稳进提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涉及水利工程10项,形成新高潮。宁海清溪水库工程无疑是本次集中开工活动中最瞩目的焦点。作为我省4个省主导的水利重大项目之一,清溪水库工程批准概算总投资53.3亿元。
这是一件“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大事”!清溪水库所在的清溪流域,分属宁波、台州两市三县,为我省首个跨区域的水库工程,政策处理可谓是“拦路虎”。随着水库开工,“清溪73勇士”的称号越来越响亮,他们是来自宁海县公安、资规、司法等部门的73名干部,于今年4月集结成7个攻坚小组,驻扎一线攻坚政策处理。2周时间完成移民户全覆盖走访,12天日夜攻坚实现先行动工区政策处理签约率100%……关键性节点的一一突破,清溪水库终于迎来提前一个季度开工的“高光”时刻!
像清溪水库这样的重大项目能够提前开工,凝结着全省上下之合力。为加紧推进水利重大项目,稳经济、稳增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或作出重要批示,或多次赴水利工程现场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水利重大项目省级协调指导工作专班,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省水利厅建立“处室专责﹢专班综合﹢专门调度﹢专家支持”工作机制,并成立9个省级专家服务团队,对省主导的重大项目实行专家“领办制”,全程跟进、指导协调重大技术问题和难点。
攻坚克难的进行曲在全省各地奏响。台州朱溪水库,率先用上开敞式TBM掘进工艺,克服复杂地质条件,1146个日夜连续奋战终于打通28.5公里隧洞;浙水股份海塘工程施工项目部开展红色筑塘攻坚先锋活动,克服西江塘强涌潮地区施工诸多困难,全力保障进度,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钱塘江北岸秧田庙至塔山坝段海塘工程(堤脚部分)运用智慧海塘管理平台,提前5个月完成2022年年度目标任务……
面对复杂形势,我省前8个月完成水利投资额450.2亿元。再创新高的同时,财政资金占比却降至不到六成。一增一减折射着我省化解水利资金要素制约的努力探索。
今年4月,受疫情影响,水利投资出现下滑。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后,省水利厅立即研究制定11条水利领域稳经济举措,千方百计破除资金要素瓶颈。
正在建设的开化水库工程,概算投资高达45.5亿元。在省水利厅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联合体与开化水库建设中心达成特许经营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此举不仅破解了开化水库的资金难题,更是平台、技术、管理的强强联合,为实现开化水库效益最大化提供可能。
在更广泛领域,省级搭建平台,深化政银企合作;各级水利部门创新方式,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专项债券、社会资本同向发力。水利投资在5月企稳后,6月完成投资78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今年前8月全省共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投放113亿元,专项债券、社会资本、金融信贷等占浙江水利总投入的比值超过四成。
践行“水利+” “浙水安澜”释放多重效应
曾经的浙江因水而成江南富庶之地,而今的浙江更需水的多维复合保障促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需求从有水喝向喝好水、从保安全向谋幸福、从人水相争向人水和谐共生转变。
人民的呼唤、时代的要求就是必答的考题。
“必须要打破传统水利建设的惯性思维,跳出水利谋水利,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深层次去思考。敢于统筹道路、商业、旅游等多种需求,把水利工程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空间、共享的空间,最大限度拓展功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需胸怀“国之大者”,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水利+”为突破口,转思路、谋突破、作贡献,奋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舟山定海古城,南面滨海,有五座山丘环抱城区。近些年,随着定海建设发展,城区防洪排涝短板、痛点屡屡显现。2020年起,定海决定实施《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五山水利工程为单体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工程,投资约9亿元,通过“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综合治理,构建立体式防洪排涝体系。截至9月上旬,五山水利工程已经完成任务量的88%。
今年强台风“梅花”正面袭击舟山,定海城区15小时降雨量最大达235.2毫米,影响威力远超“烟花”!紧急时刻,五山水利工程既“上拦”山体来水,又利用“中提升”强排泵站大显身手,累计排出涝水约180万方,避免了城区成为“汪洋一片”。
更难能可贵的是,五山工程还在安全之上做足“水利+”文章。新建总长13.2千米的截洪渠,可拦蓄70%的山丘汇水。并且,将截洪渠的临时便道设计打造成城市空中绿道——东海云廊。目前,东海云廊东山段和竹山段已对外开放,沿路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设施,既解除了洪涝灾害,又提供了市民休闲好去处。
“水利+”的理念还贯穿在我省美丽河湖、海塘安澜建设等领域,涌现出富阳鱼鳞坝、椒江“网红”海塘等一批绿色、生态、亲民的工程,赢得群众点赞。而千岛湖配水、浙东引水工程的全线贯通,为浙东、浙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丽水南明湖、临海灵湖等项目落地,实现了防汛效益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共赢。类似的案例在浙江随手可拾。
今年5月,杭州滨江沿江区域提升改造项目完工并对外开放。防洪封闭线后退,景观绿化带范围加高,设置隐藏防浪墙,建设“橙蓝丝带”慢行系统,增设驿站、节点、公园……结合远山近水、广场微丘,钱塘江海塘成了市民丰富生活的活动载体,打造了“还塘于民、融塘于城”的示范样板。
“‘水利+’怎么干,群众说了算。总的是要聚焦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双优双赢,既要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水利工程,又要把水利工程打造成生态绿色的纽带、美好生活的载体,让人民群众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从内生动力来看,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赋能水利现代化,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打造智慧水网,更好地推动实现“水利+”的新时代价值。
为破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的难题,《浙江水网建设规划》应运而生,并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这是我省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助推“两个先行”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全省将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沟通主要河流水系,连接重要湖库闸站,加强局地水网间的有效联系,进一步实现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系统提高防汛抗旱、资源配置、河湖生态的效能和韧性。规划包括9类工程共505个项目,至2035年完成投资1.05万亿元。
“我们要牢牢把握‘创新制胜、变革重塑、防控风险、共建共享、唯实惟先’5大工作导向,坚持‘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变革’,集中精力、全力冲刺,奋力交出全年高分报表,在‘两个先行’中展现更大担当、展示独特风采。”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说。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水利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