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打开“世界陆港”新梦想

——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两周年记

  2020年9月浙江自贸试验区赋权扩区到金义片区,这也意味着金华加入了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序列,这座城市获得有史以来最大的政策红利、最大的战略机遇,去迎接更高层次的开放。

  两年来,金义片区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担当,围绕“1+5”的功能定位,立足特色优势、奋力闯关探路,以占全市3‰的面积贡献了全市31.7%的外贸进出口总额、15%的新增市场主体、6.5%的税收收入,成为引领全金华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1—7月,金华全市进出口额385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较自贸试验区设立前分别增长45.7%、263.6%。

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的最大时代特征。自贸区不是政策的洼地,而是改革的高地。

  聚焦贸易、投资、资金、运输、人员往来自由,金义片区探索形成了一批首创性、差异化、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成果。

  比如,贸易自由方面,多项改革成果即将被复制推广。持续推进市场采购2.0改革,首创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打通了19个业务系统,注册采购商突破280万户,累计为外贸企业服务在线交易373.6亿元。同时,首创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数字化管理,就在上周,还实现了“日用品+大宗商品”易货贸易首单突破。

  投资自由方面,金义片区积极打造门槛最低、审批最快、服务最优、监管高效的投资环境。便捷准入,高效准营,服务优化。实施外资登记信用承诺制。优化涉外商事服务,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改革,开展涉企行政合规激励试点,推出95项首违不罚事项。构建涉外商事海事法律服务模式,畅通市场便民利企出台十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资金自由方面,金义片区聚焦贸易结算便利化改革,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开辟新的领域。创新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市场主体“一次不跑”,单笔结算成本由原来的几十美元降至5元人民币。开辟外贸新业态结算新通道,设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自贸区跨境融资、供应链场景融资等18个金融创新产品,为企业开展跨境业务打通“绿色通道”。跨境人民币结算更加便利,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探索行邮数据自主认证,获批数字人民币试点。

  运输自由方便,通过多项便利化改革,增强多式联运竞争力,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率先实施海铁联运全程提单改革。推动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为企业节约四分之一运输成本。推进国际陆路联运提单“物权化”改革,有力促进外贸进出口企业资金使用和贸易运输的便利化。

  人员进出自由方面,金义片区秉持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积极构建既便利境外采购商进出又能有效管理的新模式。深化外国人来华便利化改革,极大提升外国人来金投资创业的吸引力。推进投资经营便利化改革,推进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改革试点,成为全国改革样本,申请材料减少50%、办结时限压缩80%,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便利。

做强双向循环“大通道”

  “枢纽自贸区”是浙江自贸试验区重点打造的3张“金名片”之一。虽然既不靠海也不临边,但金义片区依托“义甬舟”“义新欧”和跨境电商“三大通道”,建立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

  “义新欧”中欧班列迈上新台阶。创新多式联运新通道。上半年开辟首趟“义新欧+粮食”回程班列,联通亚欧大陆51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8月开行1533列,共发运标箱126350个,逆势增长11.67%,开行量居全国第3;成功探索“保税+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海铁联运”“铁路快速通关”等联动监管;探索班列金融属性,构建“物流+贸易+金融”全链条经营模式,推动班列高质量发展。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提质增效。推进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双港”建设,推进与宁波舟山港关务、船务、港务一体化改革,今年1月—8月,发运海铁联运集装箱20.6万标箱、同比增长47.2%。

  信息港建设加快推进。搭建“第六港区物流信息平台”,义乌到宁波集装箱运输时效提升50%以上。上线“环球义达”国际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整合220条国际物流专线,通达1100余个海外城市。将海港功能向陆港延伸,海铁联运全程提单比例达到55%以上,作业时效提升20%。同时,抢抓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契机,招引落地普洛斯、顺丰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总投资450亿元,进一步增创国际物流枢纽优势。

厚植优进优出“新高地”

  推动具有“金义特色、首创首发”的贸易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让“小商品之都”焕发出时代的新张力。

  两年来,金义片区新型贸易方式不断涌现。发展RCEP转口贸易,落地首单采用“1039+6033”方式集拼到马来西亚。市场采购贸易制度创新引领全国,建立市场采购组货人等制度,通过组货确认制度推动贸易主体和数据显化,实现市场采购贸易全链路管理和高质量数字赋能,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率先推出市场采购贸易“双抬头”原产地签证模式,突破性解决了市场采购贸易进口国申报抬头不一致的难题,着力提升便利化水平;创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进口”等融合发展模式,再造金华市场采购贸易竞争新优势,上半年“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增长近2倍。

  跨境电商加速发展。成功获批中国(金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外仓全球布局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培育海外仓224个,运营总面积超167万平方米,覆盖五大洲52个国家的103个城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居全省第二;落地运行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创新设立覆盖义乌、杭州、武汉、广州和郑州五大菜鸟保税仓跨境直播联盟,落地菜鸟全国首个保税仓直播“样板间”。6·18期间,义乌综保区保税网购进口包裹发货量达346.2万单,同比增长46.69%,位列杭州海关关区第一。

  持续擦亮对非合作品牌。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发布全省首个RCEP行动纲要,中非经贸论坛升格为部省合作项目,成功举办首届中非未来领袖对话等活动;成功举办浙江-南非贸易投资发展交流会,推进在医疗科技、疫情防控、港口物流等领域合作;获批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对非跨境人民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倍,对非出口额占全国10%左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领跑全省。

打造崛起浙中“强引擎”

  促进自贸区统筹联动,发挥协同效应。这是发挥自贸区辐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探索自贸区引领发展新模式,立足区内、服务区外、带动全市。全力打造崛起浙中“强引擎”。

  以大项目支撑。打好自贸牌,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以自贸制度创新带动产业链招商。开展M0用地改革,探索新型国土空间管理模式,跨境电商产业园等49个重大支撑性项目实现投资264.67亿元。

  以大平台赋能。以综保区赋能进出口贸易,已实现电解铜、铝、棉纱、塑料粒子、木浆等7个大宗商品主打品类进口,上线浙中大宗商品交易数字服务在线应用。2022年1-7月,金义综保区实现大宗商品进口106.3亿元,同比增长60.9%,为浙江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降低了25%的物流成本。

  以大产业拉动。发挥“贸易便利、物流便宜”优势,培育壮大信息光电等主导产业。去年光电、信创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完成产值450亿元、20亿元,分别增长2.2倍、1.7倍。发挥自贸区内菜鸟、京东等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去年全市快递发运量超100亿件,位列全国第一,物流成本全国最低。

  通过高质量的制度创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高能量的红利释放,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已打造成为开放底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市场主体活跃、创新动能强劲的区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又是一年深秋时,改革巨轮再度拔锚起航。“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田、发展排头兵的作用,加快取得更多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努力为全国、全省改革开放大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相关负责人说。

  数读:

  两年来, 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193项,其中145项取得阶段性成果。76个省级以上试点或赋权事项获批,涌现出43个全国或全省“首单”“首例”“首家”,出口退税单证备案便利化改革、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检验监管新模式2项改革试点成功上报商务部,12项制度创新入选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打开“世界陆港”新梦想 2022-09-20 浙江日报2022-09-2000006;浙江日报2022-09-2000013;浙江日报2022-09-2000015;浙江日报2022-09-2000010;浙江日报2022-09-2000020;浙江日报2022-09-2000024;浙江日报2022-09-2000025 2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