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目前最全面完整反映学术脉络的《永嘉学派丛书》出版

他们的学问犹有活力

  宋时,两浙之地诞生了恢宏的浙学气象,永嘉学派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永嘉之学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永嘉学派与永康学派,成为浙东学派的代表,同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争鸣,构成了中国思想史的一座高峰。

  9月16日,《永嘉学派丛书》首发仪式在杭州举行。这套丛书是目前为止最全面、最完整反映永嘉学派学术脉络的丛书,是从晚清大儒孙衣言、孙诒让整理永嘉学派文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研究整理活动。丛书分成23册影印出版,包括19人35种书,所选底本多为精校本或稀见批注本,为永嘉学派的研究提供系统扎实的文献基础。

  记者采访了丛书主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徐立望,听他讲述这次整理背后的故事。

  冲云破雾

  徐立望其实一直沉浸在文献整理的氛围中。在开始编纂《永嘉学派丛书》之前,他刚刚完成了《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二辑书志。

  2019年8月下旬的某天,当他正在浙江图书馆阅览室里看书时,突然接到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李景文的电话。对方告诉他,瑞安市社科联要准备出版一套永嘉学派丛书,询问徐立望是否愿意参与。

  “我一直对永嘉学派的复兴学者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很感兴趣。”徐立望说。因此,在接到电话后,他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那时的徐立望一头扎进了这个项目,但成书的过程却一波三折。

  经过一段时间的全力研究,徐立望确定了包括永嘉学派人物、书目及底本的初步方案,并提交给了瑞安市社科联。瑞安方面十分慎重,到了9月中旬,邀请徐立望,还有复旦大学教授吴格、浙江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吴志坚、温州大学教授陈安金和几位当地的学者,讨论成书方案。

  讨论必然产生争议。有人认为要以长远计,提出出校勘整理本,并借此培育温州当地的古籍整理队伍;有人则认为点校规模较大的丛书,时间和质量较难保证,还是以影印为妥;还有人希望能统合各大图书馆馆藏资源,获得更多珍稀本以推进学术进展;还有专家提醒应当重视传统,做好延续前贤的工作……

  这样的会议,后来在线上又举行了一次。“大家开诚布公,意见不一,甚至针锋相对。现场没有整齐划一的声音,这样开放的学术交流让我非常感动。”徐立望说。

  充分吸取各方意见后,在人物著作版本选择上,徐立望最终确定以“精善完足”为第一原则。这意味着《永嘉学派丛书》要兼顾专业性及普及性,不一味追求孤本,而是抉择各书版本综合考量。

  “我所拟定的版本基本都藏在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温州图书馆、瑞安博物馆等各大公藏机构。”徐立望告诉记者,丛书所选底本既有宋版孤本,也有精校刻本,还有罕见抄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多亏了浙江古籍出版社从中斡旋沟通,才保证了各类珍贵底本的获得。后来,古籍社副总编辑况正兵在一次碰面中对他说:“为获得底本,出版社费了老大劲。”这让徐立望至今记忆犹新。

  唯一由徐立望出面联系的,是《浮沚集》的乾隆武英殿聚珍本。这个版本由孙衣言批校并跋、孙诒让批校,非常珍贵,藏于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徐立望询问古籍部,能否将这本书予以影印,却被告知图书馆已经有孙氏父子批校本的出版计划。通常这种情况,也代表着借书无望。

  不过,考虑到浙大图书馆与瑞安“玉海楼”藏书的历史渊源,以及出版是为了赓续瑞安丰厚的文化底蕴,古籍部的老师们纷纷支持破例将书籍出借影印。《浮沚集》最终为《永嘉学派丛书》的出版增添了一抹亮色。

  生生不息

  采访中,记者在微信上也常向徐立望请教永嘉学派的相关问题。

  有一次,谈及孙诒让在清末所作诗“万里文明空烈火”时,徐立望这样说:“我非常佩服孙诒让。他可以做中国最高深的学问,但又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实践者。在他身上,看不到所谓传统文化的腐朽性和落后性。他与现代化是不抵触的,能理性地认识到社会进步趋势,他是真正的传统文化的优秀学者。”

  徐立望主攻近代学术史,并非专门研究永嘉学派。因此,他编纂的《永嘉学派丛书》是从一种独特的近代研究视角切入的。

  徐立望认为,后世的归纳总结者也是学派的“建构者”,而学派中的人物反而成了“被建构”的对象。建构者有自己的主观立场,往往被建构的人物,不会和所谓“原貌”一模一样。永嘉学派作为一个“学派”,也是被建构起来的。

  将时钟拨回南宋,薛季宣开创了事功之学,陈傅良继之,叶适为集大成者,再由诸多温州士人传承发扬。因今天的温州时称永嘉,永嘉学派也因此得名。

  叶适生于瑞安,十三岁随父迁居永嘉,自幼家境贫寒。但他有经国安邦的抱负,力主抗金,还立有战功。当时的一些道学家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叶适在《习学记言》中驳斥道,有道德的人并非完全不要功利,而是谋求其利,并将利益让予他人。道德和功利是可以统一的,即为“义利并举”,这也是永嘉学派的重要主张之一。

  但在南宋末期,理学官学化,永嘉学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沉寂。“南宋叶适为代表的群体是永嘉学派的建构基础,后世各类相关著作的作者为建构者。而最关键的、完成这个建构的,是黄宗羲、全祖望和清末孙诒让等人。”徐立望说。永嘉学派能再次复兴,跟晚清民国以孙衣言、孙诒让等为代表的瑞安籍学者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密不可分。

  文化的生命力依赖于一代代人的传承守护。因此,选入丛书的除了永嘉学派核心学人的著作,还包括近代学人如孙衣言等人所撰的永嘉学派学案、学人书目、年谱的稿抄本。“这也是我和纯粹做永嘉学派的学者不一样的地方。”徐立望说。他更强调文献版本的留存过程、学派对现实问题的影响力。这些构成了一个学派的生命力,让它不被历史消亡,直至现在还被世人推崇。

  古为今用

  我们站在名为历史的巨人肩上。

  和这位巨人相遇,难免有万千感慨。进入提要撰写阶段,徐立望对版本价值的阐释,及刊刻、流传情况着力颇多。

  在整理浙江图书馆所藏的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抄本时,徐立望注意到册一末页粘有民国时期馆员夏定域填写的“浙江省立图书馆善本书简表”,上面写着这本书来源是“萧山单氏遗书”,入藏浙图的年月是“民国二十年”。书籍的扉页还题有“余姚黄黎洲先生校本”。

  这些信息居然和黄群1928年在敬乡楼排印本《习学记言序目》跋语中提及的“萧山单不庵先生藏有抄本……又卷第四十七至卷第五十,凡八卷,题为余姚黄梨洲先生校本”完全吻合。

  顺藤摸瓜,徐立望进而发现,近代学者吴虞早在1922年的日记中,就记载他从马裕藻那里得到“单不庵得叶水心《习学记言》钞本,现正手自抄之”的消息。

  原来,单不庵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他1930年病逝后,其藏书被卖与浙图。就在同年12月,蔡元培特意致函马叙伦、沈士远、胡适、马衡四人,告知单氏的藏书下落,称“顷接浙江教育厅长陈布雷先生来函,略谓:‘前承函嘱保存单不庵先生遗书。查是项书籍,共五十三箱,于本年五月间存入省立图书馆,并附书目一本……等语。特此转达,即希察照”。这批珍贵的藏书,在各方努力下,得以安全留存。

  书简表上,有些许污痕,但印刷的绿色字体和手写的“民国二十二年”依旧清晰。“这些信息与实物互为印证,令今人阅读是书时,触摸到历史的真实,顿生亲近。”徐立望感慨。

  今天,永嘉学派依然被推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精神内核与浙江的发展路径相吻合。

  “永嘉学派虽然讲功利,但并不‘唯利是图’,他们对事物有着清晰的判断。”徐立望说。

  比如在中国近代,永嘉学派的事功思想成为我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历史起点之一。正如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所说,“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可以说,这种务实思想,已经基本具备了近代理性所要求的现实精神,与今天的实事求是精神,一脉相承。

  从哲学思想看,温州人也深受永嘉学派、浙东事功学的影响。他们强调实事实功,这在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的创业上反映得淋漓尽致。上世纪80年代,他们以小手艺、小买卖谋生,他们走遍大江南北,丝毫不在乎艰难困苦,也不在乎离家奔波。

  经过时间的锤炼,永嘉学派已成为浙江精神的重要源泉,铸造了今天浙江人的光荣品格,铸造了见利思义也爱国爱乡的传奇浙商……钱江潮涌,永嘉学派也将如奔腾的潮水,绵延不绝,继往开来。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他们的学问犹有活力 2022-09-16 24797897 2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