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风光 古镇风貌 科创风采
临平塘栖:千年运河古镇焕新腾飞
王逸群 应陶
河流可以走多远?3200公里,2500多年。这是中国大运河。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之河”,也是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的“诗性之河”,古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生态之河”。
作为古代交通要道,运河对于沿线城市和集镇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纵观大运河临平段,沿线古镇因河而兴,两岸人民依水而居。大运河,给这里打下鲜明烙印。
时至今日,运河古镇如何求解“传承”与“创新”这道必答题?近日,笔者从北京出发,沿着运河一路抵达杭州临平,探寻大运河临平段在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经验,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还河于民 讲好大运河幸福故事
初秋时节,来到运河南端,丁山湖淼淼碧波在阳光下跃动。沿着绿道来到塘栖古镇,随着如织的行船,穿过广济桥,路过生生不息的运河人家,在醉人烟火气中,体会古镇的繁华记忆和别样未来。这是临平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的独特魅力。
生态是运河的底色。大运河在临平境内延绵数十公里,抱城而过,成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柔美灵动,也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每一步发展。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临平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着重凸显郊野特色,以塘栖古镇为核心段打造文旅新地标,坚持点面结合、区域联动,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大运河为中心的景观轴、生态轴、发展轴。
大运河临平段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沿大运河打造的一条29公里绿道,它连通崇贤街道、塘栖镇、东湖街道、运河街道,堪称大运河(临平段)沿途城镇间的绿色水岸生态走廊。
“这是一条生态绿道、文化绿道,让大家共享健康美丽幸福的绿道。”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大运河临平段绿道的贯通,有利于群众近距离感受动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展现临平段运河活态文化的窗口,进一步激发大运河临平段沿线村镇发展新活力。
为了真正实现还河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达到人、环境、自然的共存与融合,大运河临平段坚持生态优先。一方面,着力开展覆盖29公里的大运河沿线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积极推进低散乱企业、码头的征迁工作,全面提升运河沿线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绿道沿线还布局崇贤疏港体育公园、塘栖运动活力园、运河休闲活力园等三大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休闲生态绿道带来的便利与健康。
一条运河,将塘栖古镇、丁山湖湿地、超山风景区、周边美丽乡村等临平优质山水禀赋自然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全域宜游宜业宜居大平台,也成为了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深耕文化 古镇焕发时代新风貌
碧水悠悠、游船如织、临河而居、择水而憩,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临平段,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样的获得感,不仅在生态、在产业,还在于精神富有。
从字面上讲,“运”意为运输,有联通的功能。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生生不息,发挥着互通有无、传承文明、沟通民心的作用,是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精神的宝贵文化载体。这也正是运河之于临平的独特魅力。
在杭州这段瑰丽的文化长廊上,临平的文化丰富多彩。与大运河杭州段其他地方不同,大运河临平段由于漕运的属性,其文化更有南北融合的韵味。
塘栖皮影戏就是其中代表。据史料记载,靖康之难以后,赵构定都如今的杭州建立南宋,在运河边重新建起了戏棚,影戏艺人也从河南一同迁入。影戏艺术从此进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大运河还是一条仍在流淌、仍在使用的“活态文化遗产带”。临平段的两岸,物产丰盛、人烟聚集,许多文化也由此而生——蚕桑丝织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水丝绵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塘栖茧圆和木船制作技艺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运河船民习俗、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等也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临平段,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传承记忆。
千年水道,百年复兴。“漂”来的文化,如何在临平这座新区生根发芽?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关于它的文化挖掘从未止歇。大运河文化公园,即是被誉为中华文化保护的灯塔项目。在临平,非遗载体持续扩容,“非遗未来空间”“非遗迎亚运”“非遗陪你过大年”等创新活动品牌让临平的非遗文化“活”了起来,为共同富裕美好图景增添了一抹靓丽底色。百位手艺人组成“百匠坊·幸福的院子”,发扬传承老底子糕点制作“土手艺”,共同打造“守艺人的共富故事”。
根据《临平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临平将围绕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目标,大力推进十大行动。未来,临平将在遗产保护传承行动、文化研究挖掘行动、文化旅游融合行动中,不断挖掘运河历史、讲好运河故事。
涓涓运河中流淌出的文化,正成为发展的“点睛之笔”。
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发展增长极
放眼大运河沿线古镇,都在谋求转型发展。杨柳青古镇以年画为特色,打造传播年画的文化空间,建成文旅小镇;张家湾古镇定位为古今记忆交汇地区、漕运文化展示窗口、文化功能融合节点和文化旅游休闲胜地;瓜洲古镇以古渡公园、江口街等文化遗存为依托,深入推进瓜洲古渡文旅小镇建设。那么,大运河临平段,何以创新“出圈”?
大运河临平段长约40公里,是大运河航运功能较发达的河段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运河沿线的商贸重镇,也是较早繁荣工业产业的区域。
时间迈入新时代,浙江迈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当下,临平如何抓住机遇?对此,临平顺势而发,提出为运河赋予科创基因,让世界共享新时代下的运河文化。何为科创基因?临平区第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抢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机遇,在大运河边打造“大运河科创城”,推动创新要素在临平集聚。作为临平“西优”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平台,大运河科创城以文化为魂、科创赋能,重点聚焦新经济领域,加快总部研发类和都市创业类项目落户,高标准实现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
锚定目标再行动。大运河科创城成立近一年来,不断吸引优质人才项目落户,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据悉,该平台通过精准招才引智,组织举办“振兴共富”大运河科创城专场线上招聘会,吸引287家企业参加,线上直播累计浏览量达11.67万人次;组织举办“尚青春·创未来”大运河杯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授牌成立“浙江省青年企业家会客厅”“大运河科创城人才之家”,营造青年创新创业氛围。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完成招引注册企业90家,完成区集中签约重大产业、人才项目13个。当前,大运河科创城还正结合现有空间资源,顺应融杭发展之势,加快编制《大运河科创城战略规划》,明晰区域产业发展定位。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塘栖古镇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张家墩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崇贤陆家桥工业园区提升改造,会同部门镇街做好基础设施优化、征迁等工作。
临平区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战略,统筹沿河两岸要素资源,助力临平与省内外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紧密串联。以运河古镇为联动纽带,联合沿线运河古镇共同筹备成立大运河古镇联盟,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全新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探索运河文化的活化、保护与开发。借此契机,为区域内文旅、文创、科创等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做优营商环境,擦亮大运河世界级文化“金名片”。
贯通历史、融入文脉、承载生活。曾经的“黄金水道”,在岁月冲刷后依然熠熠生辉,将用其独到的水缘文化,点亮古镇焕新腾飞的引擎。
千年古镇,今再出发。
(本版图片由临平区大运河科创城建设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