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孵化项目猛增
滨海新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马可远
8月下旬,绍兴滨海新区荣获两个省级荣誉。滨海新区获批2022年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与此同时,滨海新区钠电新能源产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通过认定。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荣誉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钠电新能源产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就是我们滨海新区创新创业的一个重大成果。”滨海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拥有两大“万亩千亿”平台的绍兴滨海新区,在招引成熟大项目的同时,不断向全球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通过人才招引,项目孵化,小规模生产,市场化等“一条龙”服务,助力滨海新区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
钠电项目就是典型代表。近日,浙江省发改委发布了《2022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钠离子电池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通过认定。该中心位于滨海新区,由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分子工程研究院共同建设,标志着新区钠电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化实践走在全省前列。
早在2018年,滨海新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创建成立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滨海先进电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上海交大-钠创新能源钠离子电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那时候新能源在汽车市场刚起步,我们也是瞄准了这块领域。”研发中心负责人马教授说。研发中心落户的同时,在滨海新区牵线搭桥下,马教授团队获得了滨海当地医药上市企业的投资,成立了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钠创)。经过多年发展,钠创已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百吨级铁酸钠基正极材料湿法合成中试线。目前,该企业已经搭建厂房,准备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
钠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与滨海新区其他企业形成了良性循环。滨海新区经发局副局长徐学超说,钠创还成为一家“链主”企业,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入驻。此外滨海今年与某龙头新能源汽车企业签约,钠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未来,浙江钠创将推动滨海新区钠电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浙江省钠电池产业集群建设。
钠创是滨海新区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除了钠创之外,从事猪瘟亚单位疫苗、猪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生产的浙江海隆生物,也在滨海新区迅速崛起。海隆生物创始人钱泓博士,是2012年滨海新区引进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十年磨一剑,钱泓博士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发展,如今,海隆生物已经成为总投资超亿元的大型创新创业类企业,目前在滨海新区的生产基地已基本建成。
作为浙江省首批新区之一,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强化体制机制,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双创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集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为创建工作保驾护航。通过明确体制架构分工、协调机制合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法,对投资项目提供“一窗办、全城办、一证办、移动办”服务,不断刷新“拿地即开工”的速度记录。
如今,滨海新区集聚了浙江医药、中芯绍兴、长电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2021年,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35人、市级领军人才50人,培育高技能人才超1.2万人,新增大学生超3.2万人,新区已累计引聚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05人。新区已经建成国家级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15家,创新创业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