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与融媒共享联盟团队寻访开化县金星村——
马金溪畔,领悟“空气也能卖钱”的真谛
本报记者 翁浩浩 于山 钱关键 见习记者 朱柳霖 共享联盟开化站 吴莉莉 汪宇露
我们的车行驶在前往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的小路上,眼前是两侧红灯笼高挂的绿荫小道,镜子般澄澈的马金溪倒映着蓝天白云。正感受着南宋诗人曾几《三衢道中》的意境,一棵大樟树出现在路的尽头,远山吐翠,屋舍错落,碧水粼粼。目的地到了。
翻开《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16年前发生在金星村的故事依旧如此鲜活:2006年8月16日,雨后初霁,习近平来到开化县金星村。在村口一下车,他就感慨:“这个村很好,绿化好,美化也好,在全省很有特色。”在村口即将上车返程时,他又回过头来叮嘱时任金星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通过“山海协作”,空气也能卖钱。
而今,年逾六旬的郑初一虽已卸任村党支部书记,但仍担任当地金色党建联盟书记,活跃在村庄建设的一线。他说:“环境好,一直是金星村的优势,这些年金星村牢记嘱托,变化翻天覆地。”
走在金星村,只见白墙黛瓦的浙派民居镶嵌在棋盘般的村庄布局中,路面平整且见不到一点垃圾。早在2006年,这里就是浙江“千万工程”的样板村。近年来,金星村先后通过“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庭院革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美好环境,幸福生活,藏在村里的每一条道路上、每一座院子里,更体现在每一名村民脸上。村民刘玉兰今年已有82岁。她从未想到,这个偏远的村子会引来这么多游客——而今的金星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村里两三千元一晚的民宿有时供不应求。
蓬勃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也给村民带来更多增收机会,共同富裕变得越来越真切。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雨录自豪地说:“现在,家家户户围着游客忙,做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2016年以来,金星村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也让村干部真正明白“空气也能卖钱”的深厚含义。
烈日如火的8月,民宿“深渡一号”迎来旺季,这是村中开办的第一家民宿。负责人徐卫团从借款20万元起步,到去年又追加投资100余万元,请专业设计师对民宿进行整体提升,今年营收预计可达60万元。在村两委干部和他的带动下,全村已开办23家民宿和农家乐,九成以上村民从事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的比例从16年前的三分之一减少至约七分之一。
郑初一更是忙个不停。去年金星村与开化县两山投资集团合作成立“初心培训”公司,推出现场教学和专题授课相结合的主题培训线路及精品课程方案,如红色教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乡村振兴、产业技能提升等培训课程。他自告奋勇当起了培训课讲师,深受省内外学员的喜爱。
在郑初一看来,金星村开办“初心培训”公司可谓一举多得——不仅村集体依靠场地出租每年有33万元稳定收入,村民参与培训项目相关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还为金星村的民宿、农家乐带来丰富客源。
“今年7月,我们接待了117批次客人。”村民叶海燕是村里首位专职讲解员,最多的一天,她们接到了22场接待任务。今年截至7月底,金星村已累计接待研学培训人员307批次9100余人。
从原先的种养业、外出务工、来料加工“老三样”,到现在的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培训“新三样”,依托好山好水,金星村探索共富产业的迭代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寻访中,我们得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金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6年前不足6000元,到现在已达到3.6万元。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从2020年起,开化以金星村为核心,组织毗邻的华东村、华民村、下溪村、两山集团、七一电器等14个村级和企业党组织成立“大金星”共富联盟。这正是开化积极构建的以“区域联盟+产业联盟”为主体框架的共富联盟,实现发展共谋、资源共享、平台共创、产业共兴,探索“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新型组织协作模式。
在金星村的寻访,一路从文化礼堂行至马金溪畔,“金星”的光芒,正照亮更多的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