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人物

丽水摄影人陈泳伟聚焦医院——

用镜头讲述有情怀的故事

  “健康你我他,直播教大家,各位手机前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医院健康科普直播间……”近日一早,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的摄影棚里,医院宣传干事陈泳伟正在做一场科普直播。

  36岁的陈泳伟穿着黑色T恤,外面套一件藏青色衬衫,戴一副黑框眼镜,说话有些腼腆。他学的是工业设计,半路“出家”成为一名摄影师,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十多年,拍摄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医疗行业专题摄影作品。

  初次获奖鼓舞信心

  陈泳伟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好几本摄影作品集、刚打印好的照片、一个专门存放各式储存卡的收纳盒……他带记者走到一个柜子面前,从里面拿出一份珍藏已久的报纸。

  “报纸上刊登的这张照片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是我第一次获奖的摄影作品,而且还是在接触摄影后不久。这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时至今日,陈泳伟说起这段经历,依然清楚记得每一个相关细节。

  2011年11月,丽水举行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暨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其中的“快拍丽水”24小时赛事吸引了陈泳伟。就在为比赛寻找拍摄素材时,他发现摄影节展区门口的摄影海报和不远处晾晒的衣服形成了有趣的呼应。他的脑海里灵光一现,随着相机快门“咔嚓”一声,作品《衣服挂远了》就这么被记录下来,并获得了那年大赛金奖。

  说到与摄影结缘还要回溯到2010年,那时的陈泳伟还在上大学,经常会在学校论坛和人人网等平台刷到大量美图,那时他就暗下决心:“我也要拍出这样的照片。”大学毕业时,陈泳伟购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相机,在之后的摄影旅途中,这个“老搭档”一直陪着他。

  刚开始,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陈泳伟,只会打开相机、摁下快门、关机,关于光圈、构图、参数等一概不懂。为了尽快上道,他开启了一遍遍“啃”书模式,拿着相机说明书研究各种按键的功能,一个一个试过来。他还从网上下载电子教材,认真地学习。“光学不练假把式。只要有时间我就一个人去‘扫街’,拿着相机不断练习。”陈泳伟说。

  除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陈泳伟还不放过任何“偷师学艺”的机会。在跟着摄影群里的前辈一起出去“扫街”时,看看他们面对同一场景如何运用镜头、构图、调整参数……就这样,勤奋又肯琢磨的陈泳伟,摄影技术突飞猛进。

  让更多人关注健康

  “叮老师,今天能帮我们科室拍一下合照吗?”“好的好的,我待会过来。”

  在采访过程中,陈泳伟突然接到医院一个科室打来的电话。同事为什么叫他“叮老师”?旁边的同事笑称:“因为他像动画片中无所不能的叮当猫,拍摄、剪辑、设计……样样能上手。”

  2014年,陈泳伟从当地报社来到丽水市中心医院,从一名摄影记者转型成为一名医疗战线的宣传干事。虽然工作变了,但用摄影传递温情的初心从未改变。

  “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这里,我想通过镜头去讲述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试图让更多的人对生命、健康有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陈泳伟说。

  2017年的一天,一位重症病人通过直升机送外就医之后,陈泳伟发现有一位男子双手合十,在角落里默默地为病人祈祷,久久未离开。陈泳伟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陈泳伟拍摄的画面,常常是将在医院发生的平凡而琐碎的故事娓娓道来。你可以看到发热门诊的值班医生、检查视力的老人、在CT室做检查的中年男子、在医院锻炼的中年妇女……

  这些群像在陈泳伟的镜头里被赋予了更多意义,正如他所说:“医院,作为一个贯穿生老病死的特殊空间,从中可以看到社会的万千形态。”

  画面感人又难以言表

  陈泳伟的医院题材摄影给他带来了诸多荣誉。

  2014年以后,陈泳伟凭借《爱心抚触》《内心深处的致谢》《送医入户,聚焦影像》《我们的医院》等作品不断在摄影领域获奖;2019年,他成为首届鑫吉海“健康·关怀”专题摄影资助计划支持对象之一;2020年,他入选当年浙江省“新峰计划”青年人才……陈泳伟为摄影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你看这张照片,是我第一次进手术室拍摄医生做手术。”陈泳伟点击鼠标,打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心胸外科的医生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做一台心脏手术。

  拍摄这张照片时,陈泳伟才入职医院一周,那是一次让他小心翼翼到不敢呼吸的经历。“第一次穿手术衣拿着相机去拍摄手术画面,生怕自己哪里有不对会影响到手术,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跳动的心脏。”陈泳伟说。

  这些画面强烈地冲击着陈泳伟的神经,他中途数次想放下相机,在“无法直视”的状态下,他硬着头皮拍完整个手术过程。

  医院的生活也让陈泳伟对于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医院经常可以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内心很受触动。”陈泳伟说,“医院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希望能拍摄更多富有人文关怀的影像,也希望这些照片能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温度。”

  去年,陈泳伟开始着重表现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重症监护室里,医生收获了感动:初步好转的病人无法开口,与医生交流时,便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下“还可以”和一个没写完整的“谢”字;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驰援外地与家人告别,眼中满是泪水……

  “他们都让我动容,但又难以言表。”陈泳伟感叹。类似的画面被陈泳伟用相机定格,收录在《医院面孔》这部影像集中。

  “很少有摄影师像陈泳伟这样,用细腻的眼光去观察一所医院的日常。他镜头中的人物,或许只是一个背影,却仿佛让我们看到这个人的暗自神伤或轻松怡然。”这是丽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傅为新对陈泳伟的评价。

  “不期而遇,拍了这么多图片。图片中的人生百态,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多一点爱心与责任心。我想跟身边同样热爱摄影的伙伴,一起用镜头去讲述更多有温度有情怀的故事。”陈泳伟说。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6 用镜头讲述有情怀的故事 2022-09-08 浙江日报2022-09-0800011 2 2022年09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