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无小事,造谣生事当惩处
陈进红
发生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的6.8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但在这样的时刻,网络上却有部分人在编段子、P表情包,还有各种花样百出的谣言流传。它们或是故意抖机灵,或是编排地震与疫情。这些所谓的“消息”,混淆了公众视线,占据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从几个和地震有关的热搜可以看出,有些谣言是炒剩饭,并不新鲜,但依然会造成网友认知混乱。地震当天,有一张“男子跳伞逃生”的图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甚至有截图言之凿凿地表示,“朋友圈证实了,跳伞下楼的,是双流东立国际小区”。
有些是利用防疫和抗震救灾的复杂性,夸大个别问题甚至编造谣言,制造恐慌情绪。比如,网传成都某封控区居民撞开铁门逃生、物管呼吁居民不要下楼不要跑的微信截图,深深地刺痛了网友的神经。
遏制谣言首要的是权威信息及时发布。“男子跳伞逃生”的图片被成都市双流区委宣传部官方辟谣,经查,这是一张老图,早在2013年时已有传播,且当时就有网友指出,这是“重庆某家滑翔伞广告”。因此,它与本次四川泸定地震毫无关系,“成都男子跳伞逃生”纯属无稽之谈。“物管不准业主下楼避险”同样也被证实是假的,是被营销号故意掐头去尾截图传播出去而引发误解。
这类谣言和截图广为流传,背后是老百姓朴素的疑虑:疫情防控期间,遇到地震怎么办?跑还是不跑?面对这条将近800多万点击量的百姓之问,成都市卫健委回应:疫情防控期间,发生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时,应优先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在突发灾难面前,群众有天然的恐慌和不安,不能无视群众的情绪和疑惑。同时,对于网络上反映的有小区出现封锁消防通道不准逃生的情况,也要及时一查到底。此时,基层工作需要做得更细致更扎实,保证每个生命通道都是畅通无阻的,才能让人在突然而至的大灾前慌而不乱。
灾难不是段子的素材,也不是谣言的沃土,消费灾难,可谓泯灭人性。于公众而言,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应该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对微信群里传播出的有关灾情信息,一要有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二不能人云亦云,扮演散布谣言的“二传手”角色。冷静、理智和有效辨别,有助于谣言止息。
造谣、传谣,是对灾区群众感情上的一种伤害,是给困囿于灾害中的百姓添堵。更何况,在疫情、地震双重叠加的自然灾害面前,这些谣言段子带来的社会危害更大。所以,我们既不能让谣言跑在救灾前面,更要对造谣传谣者依法惩处。
事实上,无论是抗疫防疫还是抗震救灾,最终的指向都是人民的生命安全。从前段时间的高温,再到近期的疫情反复,四川人民经历了多重考验。此时,地震灾情牵动人心,举国关注、各地驰援。四川相关部门正在全力抗震救灾,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此时最需要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只有政府和社会的双向奔赴,构建起温情又高效的正向循环,才能汇聚更多的资源力量,齐心协力尽早战胜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