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卓越城区

千年海曙谱写“两个先行”新篇章

  眼下,宁波市海曙区重大项目建设“热力十足”。“治水工程共富惠民”1号工程——鄞江堤防整治工程主线实现封闭,三江口防护工程完成主体部分建设;君禾厂房新建工程、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雅戈尔中学开工建设;荷梁线改扩建工程已完成项目可研批复……随着各项工程的推进,一个个规划愿景变成了发展实景。

  奋力推进“两个先行”,锚定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的奋斗目标,海曙,这一承载着宁波历史文脉、时代印记的中心城区、主门户,以奋勇争先的姿态,在“两个先行”的棋盘上落子布局、运筹决胜。

  谋定而后动,海曙的干部争先进位狠抓落实书写“千年海曙”的新篇章。从“一域”走向“全域”,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维”走向“集成”的图景有序拉开,让“海曙创造、海曙美好、海曙品质”三大品牌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中落地生根。

  科技回归都市

营造创新策源生态

  近年来,科技回归都市已经成为时代新浪潮,新经济正在植入城市中心区。

  海曙是宁波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流量”汇集地。当下,抓住科技回归都市的趋势意义非凡,该区乘势而上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两个先行”提供持久动力。

  前不久,《海曙区翠柏里创新街区扶持政策(试行)》(简称《政策》)出炉,全力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主体发展壮大,“江南翠柏里”创新品牌呼之欲出,持续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据悉,翠柏里创新街区以翠柏路、苍松路为创新发展绿脉,串联南部、北部两大核心和沿线若干科创载体,将从创新赋能、人才引领、有机更新三大维度发力,构建“江南创新领航区·未来数智新门户”,吸引更多创新人才、科技企业落户,让“创业就来江南翠柏里”深入人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未来,江南翠柏里创新街区将成为宁波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新一代主阵地。

  作为宁波入围2021“科创中国”浙江省级试点的区(县、市),海曙把握创新策动之旨,着力锻造孵化链、激活转化链、做强企业链,以大院大所“创新极核”汇聚科技创新“最强大脑”,以科技服务“精、准、快”疏通成果落地“堵、痛、难”。今年上半年,海曙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6.2%,增速连续4个月排名全市第一。

  近日,中国科协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认定结果公告,由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的“科创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产学研协作类)。

  可见,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五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引擎作用日益明显,持续为海曙产业迭代强力赋能。

  一年以来,海曙企业实现了与国内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芬兰等14个国家的成果对接,其中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通过开展“XBOT PARK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产生了28个产品创新原型机(项目),成功孵化项目8个,而由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当前的海曙,叠加了大战略、大平台、大项目,是一座机遇之城。借“智”登高、让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有声的同时,全面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持续提升创业创新氛围,推动高端资源要素竞相涌入,绘就产城融合的诗和远方。

  美丽注入城乡

用心守护绿色宝库

  绿色,是海曙发展的底色,也是持之以恒守护的颜色。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总面积360平方公里的四明山,青山碧水,满目葱茏,是“浙东绿肺”“森林氧吧”,也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宝库”。

  坐落于四明山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海曙区龙观乡,正立足生态优势和山区特色,不断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工作,打造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教育基地、五龙潭生态友好景区等极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基地,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共富先行的创新路径。

  7月1日,海曙龙观乡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正式开放。基于丰富生物多样性资源,海曙与生态环境部合作,开展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集聚一批科研团队,建成一批体验基地,举办一批主题活动,建设一条环线公路,营造一种友好氛围,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基地。

  不囿于此,海曙正在系统谋划、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三镇一乡”全面铺开四明山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核心打造四明山中蜂保护区,并合作开发“爷爷的水稻田”、百草园、百蝶园等农旅一体化生态平衡保护展示地,使生态红利转化为富民资本。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程度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张更大的蓝图在海曙大地上渐次铺开。

  海曙发布《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美丽海曙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旨在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诗意画卷,对新时代美丽海曙建设进行总体谋划,推动生态文明在海曙结出更多硕果。

  今年年初,海曙绿色发展·共同富裕根脉线工程项目启动,一条从鄞江镇鄞江路到密北线余姚界的精品线路不仅串起它山堰、鄞江古镇、茅镬古树公园、杖锡樱花园等景点,更将带动全长53.2公里沿路的美丽经济带。

  绿色发展·共同富裕根脉线只是海曙奋力推进“绿色发展”先行的一个切面。

  “漫享山水”蓝绿空间一体化建设工程、“专曙记忆”示范型文旅融合IP打造工程、“绿色未来”多层级多领域低碳排放试点工程、“活力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走廊建设工程等标志性工程……在新时代美丽海曙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全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改革、品质化生活、现代化治理,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

  主动争先进位

合力共创共富图景

  人民安居乐业、公共服务优质、社会安定有序,这是一座城市追求“两个先行”的底气。

  肩负重任,海曙正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模式,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锻铸共同富裕的基石底座。

  为了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海曙倾力打造“专曙善育”“专曙优学”“专曙健康”“专曙颐养”“专曙安居”“专曙保障”6张“专曙”名片,“浙里甬有专曙”系列民生名片,加快建设海曙中学、海曙区福利中心等民生项目,推动建设具有人情味的城区。

  让困难群体拥有稳稳的幸福,才能在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去年以来,海曙作为民政部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全国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主动将救助服务对象从低保、特困等救助群体向全社会潜在困难群体扩面,统筹推进“1+8+X”大救助格局建设,通过“物质+服务”双轮驱动,补强薄弱环节、温暖困难群体,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日前,浙江省共富办公布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最终入选名单,其中海曙“‘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入选改革探索类试点。

  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构建一网统管、协同共治的现代治理体系。这就要求在基层更好发挥数字化改革作用,一方面对基层组织进行变革性重塑,健全民情通达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基层减负。

  海曙“链上救助”应用场景上线,近3000家服务资源“云上”联动,帮助救助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依靠“一人一岗锋领码”精准有效破解融合型大社区治理难题,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建设好党建联盟是共享共建助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之一。海曙围绕推进乡村组团式发展,深化全域党建联盟建设,积极探索机关包联、镇村联营、校地共建、共富基金、农村“大党委”等一批行之有效的联盟组建模式,更好统筹整合各类组织、各种资源、各方力量服务发展和治理,古林镇“金穗共富”、龙观乡“红双圈”等“十大共富联盟”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目前,宁波全市正在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这是一次直抵心灵的“思想涤荡”,更是一种勇闯新路的实干魄力。

  海曙各级干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以“十亮十新”专项行动,推动全区思想大洗礼、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攻坚大突破,全力营造守正创新、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让共富先行之路更高品质、更可持续。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千年海曙谱写“两个先行”新篇章 2022-08-31 浙江日报2022-08-3100007;浙江日报2022-08-3100008 2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