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践行“三能要求”,推动宁波连续16次获评我省“平安市”

人民卫士扛起护航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硬担当

  安定有序,才能繁荣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既是“两个先行”的重要篇章,也是实现“两个先行”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宁波公安机关围绕省委、市委中心工作,深化“三能”主题教育实践,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一体落实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强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助推宁波连续16次获评省“平安市”称号。

  推进“两个先行”,关键是立先行之志,担先行之责。当前,宁波市委部署推进“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作为维护城市平安稳定的“主力军”,宁波市公安局迅速响应,组建专班,制定方案,明确24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拉长板、补短板、树样板”工程,以“不松劲的定力、反复抓的韧劲、钉钉子的精神”,淬炼过硬队伍、展现过硬担当、交出过硬答卷,全力推动宁波公安工作“全方位、全领域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聚焦主责主业

  除险保安护稳定

  夏日里,宁波万家灯火,溢彩流光。为了带给全市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近期,宁波公安以“清患、拔钉、融冰、铁拳、除险、创稳”六大行动为抓手,一体推进除险保安“百日攻坚”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重拳出击、整体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方面,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大案快破、小案多破、办案规范”要求,结合夏季社会治安形势和规律特点,部署开展“三江潮”等系列行动,采取雷霆手段,形成强大震慑。另一方面,以夜市经济、娱乐场所等周边区域为重点,按照“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要求,下沉警力、屯警街面,强化“135”快速反应圈建设,最大限度提升见警率、管控率。同时,深入开展重点部位管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安全整治等,为人间“烟火气”装上“安全阀”。

  罡风涤荡,扫出河清海晏。“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案件218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267人,相继破获8起命案积案、3起部督黄赌专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打掉10个养老诈骗犯罪团伙,追缴涉案赃款3450余万元,并排查矛盾纠纷7143起,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137起,全市有效警情数同比下降12.78%,受(立)案数同比下降15.9%,保障了社会大局总体平稳。

  群众痛恨什么,就打击什么;群众不满意什么,就整治什么。宁波公安积极回应社会期盼,始终保持对群众反映突出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宁波公安出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24条刚性措施》,以“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长效常治深化扫黑除恶。2021年,宁波扫黑除恶综合绩效居全国第一;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已侦办黑恶团伙23个、破获案件257起、查扣非法资产5521万元,综合绩效均居全省第一。

  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效运作“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工作体系,统筹推进打击、防范、反制、管控、治理等工作,实现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人数同比上升,案件立案数、财产损失数大幅下降的“两升两降”目标。2021年,宁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综合绩效位列全国32个大城市第一;今年以来,破获本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00多起,现场止付1.6亿元,追赃挽损8200万元,有效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矢志奋斗,未有穷期。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责主业,也是检验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标准。宁波公安将以“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健全侦查打击“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机制,进一步锤炼作风、检验作风,筑牢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服务发展大局

  纾困解难增信心

  织密防控网,筑牢“保护墙”,就是稳经济、促发展。

  去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病毒一次次掀起波澜。宁波公安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区域协查管控、入甬通道查控、“场所码”应用等工作。

  针对新冠肺炎病毒变异毒株超强超快的传播特点,宁波公安与卫健等部门紧密协同,做大做强流调溯源专班,依托疫情防控精密智控平台,以快制快,精准研判,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排查潜在风险人员。广大民警辅警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坚守各个高速路口,核检进城车辆人员,落实闭环管控举措,通宵达旦,不避酷暑,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为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回稳向好贡献力量。

  “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困难越担当、越是变局越主动”,宁波公安服务企业、护航经济发展的拳拳之心始终未停。

  随着国际市场逐步复苏,如何稳住老订单,拓展新市场,成了众多外贸企业的当务之急。宁波公安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发展“两手抓”,在确保出入境证件受理审批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同时,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制定一企一策,精准有效地为企业商务人员赴境外投资、参展等提供便利服务。

  7月10日,载着36名浙江、上海“外贸人”的全国首架拓市场涉外商务往返包机从宁波起飞。为帮助大家如期顺利赴欧,市公安局开启“绿色通道”,优化办证服务,为包机出行人员提供加急办证服务,受到参展企业和办证群众的好评。

  在困难时出手,于关键处发力,宁波公安不断突破创新、迭代升级警企服务模式,全力护航浙企、甬企发展——

  成立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落实专人入驻市知识产权大厦,进一步提升行刑衔接、预警预防和专业打击能力,迄今已处理行刑线索1400余条,侦办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36起,保护了24个浙企、甬企品牌;

  侦破全省首例“特大侵犯宁波粮食种子知识产权安全案”和“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种子案,并以此为契机,成立全国首家“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种业强市夯实基础;

  建成“全市制造业企业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系统”,覆盖5540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实时监测、分色预警,最大程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宁波公安还持续完善“11087”“线上+线下”三级警企服务体系,走访规模性企业4513家,发现隐患279起,解决困难393条,化解矛盾403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395万元。

  提升治理精度

  基层基础再夯实

  宁波公安主动对标、融入全省数字化改革大局,以“公安大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4+10”重大场景应用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的效度、精度、温度。截至目前,已有“僵尸车综合治理一件事”“反电诈全维智控”等13个应用被纳入全省数改“一本账”。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非正常死亡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一条条生命的逝去,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今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宁波公安牵头成立市级预防治理非正常死亡工作联席会议,汇聚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打好预防治理非正常死亡攻坚战。

  7月4日,宁波公安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防溺水“暑期安全第一课”活动。这堂有150万学生及家长在线收听收看的直播课,打响了暑期“防溺水”战役。各种创新举措不断,水中有巡逻、空中有“鹰眼”、岸边有喊话,还有专职救援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暑期宁波溺水死亡人数下降两成以上。在交通安全方面,持续强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和车辆源头管理,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今年以来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1.26%……

  宁波公安持续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治理精细度。

  一方面,大力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和平安类社会组织建设,高桥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派出所”,先后整合志愿服务队伍8700多支、14万余人,打造了镇海“老王帮帮团”、北仑“红领之家”等36个群防群治品牌。另一方面,创新深化“警调衔接”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目前,全市所有派出所均设立驻所调解室,配备专兼职调解员635人,年均化解矛盾纠纷3.2万余起、成功率保持在99%,并打造了“老潘工作室”等一批样板品牌。同时,指导建设了“智安单位”1720家,智慧内保关联单位3301家,“智安小区”2170个,为群众搭建“智慧屏障”。

  “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市局行政审批处坚持“民呼我应、民需我为”理念,加急办理各类民生、企业审批5320余件,办结量同比提升50%,满意率达100%。

  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这是宁波公安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群众带来的福祉。

  深入推进减证便民,不断擦亮“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品牌,目前,宁波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覆盖率已达100%,实现货车通行证办理、期满换领机动车驾驶证、补换领行驶证等事项“智能速办”。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探索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推出“互联网+户政”线上办理新模式,打造甬嘉绍舟台5市33项户籍业务“30分钟办事圈”,实行长三角户口跨省迁移“一站式”办理,推进身份信息连锁变更一件事改革,实现电子居住证一指办理,试行居住证互认转换。

  “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下一步,宁波公安将继续改革创新两手抓,擦亮平安底色,护航“两个先行”,当好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忠诚保卫者和模范建设者。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人民卫士扛起护航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硬担当 2022-08-31 浙江日报2022-08-3100005;浙江日报2022-08-3100009 2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