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专版

对标“两个先行” 奋进“五大革新”

宁海拼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最美板块

  这个夏天,一场“五大革新·我在行”履职大比拼在宁波市宁海县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结成甬台两地三镇共富联盟,成立助农共富驿站,累计有70多户商户入驻,带动农产品销售3000万元。”“针对徐家小区安置工作,一市镇班子成员不分昼夜,2周完成拆迁户全走访,12天完成新安置协议90%签约……”一市镇党委书记胡卿激情洋溢地展示了该镇建设南部海洋经济产城共富试验区的蓝图。

  履职比拼之热,彰显的是宁海扛起“两个先行”使命担当之“先”,践行“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行动之先,处处迸发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干劲,催人奋进。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上,宁海正加速急驰,以“五大革新”为主抓手,奋力建设发展优质、治理优越的现代化“双优”新宁海。

  行动为先

  纵深推进五大革新

  今年7月,宁波市部署“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问、破、比、先!简洁精练、铿锵有力的4个字,宁海该如何直面挑战提硬气?

  欲争先进位,必先革新求进。通过比拼,转变机关作风,刀刃向内查问题、揭短亮丑找差距、立说立行抓整改,宁海形成了全域争先、全速争先、全员争先的生动局面,并且聚焦112项侧重制度创新的突破性抓手和16个总投资超过700亿元的支撑性项目,实行“周亮晒、月对账、季赛马、年考评”,构建纲举目张的工作体系。

  项目攻坚行动,火力全开鏖战急。引进全国17所高校160余位教授和学生,参与宁海艺术赋能乡村行动;探索推行“街长制”“房东监督团”等新举措,万名干部投身全国文明创建一线,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累计23万余人次;旗滨年产70万吨光伏高透基材及配套深加工生产线项目,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已完成80%的项目桩基工程……赶超发展、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更大发展积蓄力量。

  放眼全局,宁海已经确定了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五大革新”正当时,阔步迈向高质量。

  在产业革新上,建立招商、投资、产值、税收高效衔接的政府配置资源机制,破题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聚力培育千亿级零碳排放光储新能源产业链,确保五年再造一个宁海工业。

  在城市革新上,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区空间重塑,以“精特亮”创建推动城乡风貌提升,加快构建“一横三环五射”交通路网,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甬南大门户。

  在社会革新上,聚力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制定出台“扩中”“提低”行动方案,提标打造宁好育、宁好学、宁好医等“宁好”幸福民生品牌,建设南部海洋经济产城共富试验区,推动实现县域均衡发展。

  在制度革新上,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迭代升级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等“宁海经验”,全面争创最佳实践和最佳应用,构建完善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

  在自我革新上,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突破口,重塑绩效考核体系、创新赛马亮晒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争先创优进位,努力使宁海成为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美好图景中的“最美板块”。

  产业为先

  全力锻造硬核力量

  以经济发展为基,扎深“先行”根系。锻造产业硬核力量,是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动力源。

  近日,宁海“晒”出了工业经济“期中考试成绩单”——今年1-6月,宁海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23.4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排宁波市第3位;1-6月,宁海县完成工业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32.2%,高于全市23.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3位,有效拉动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全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宁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是高位谋划新兴产业和持续实施创新战略之功。

  经济形势喜人的背后,离不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发力。宁海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引导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逐浪数字经济“新蓝海”,宁海县以试点示范项目、机器换人、工业互联网等方式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当地企业不断加“数”前行,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驱动者。东方日升入选工信部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得力集团入选省级未来工厂创建试点名单,震裕科技等6家企业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鹰峤电器等11家企业项目入选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东方日升物联网数据管理平台列入国家工信部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宁海正在加快纵深推进新兴产业的“落子布局”。

  随着两条1200万吨光伏玻璃基材生产线项目、东方日升15GW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在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不断推进,宁海全链式打造的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链呼之欲出。上游谋划布局硅材、锂、钴等产业,中游布局电池片、光伏玻璃、储能系统集成等产业,下游打造“生产制造+电站建设+储能+运维服务”四位一体光储产业服务型制造业总部经济新模式……各大项目稳步落子,去年宁海全县仅光储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就突破百亿元。

  以千亿级光储产业链为基础,宁海加快打造零碳排放的新能源产业高地。预计“十四五”期间,宁海光储产业投资累计将达500亿元,本地总产能突破30GW,力争到2025年,光储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宁海工业。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一幅“产业先行”的宏图在宁海渐次铺开。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产业三大硬核产业竞相发展,同时,高标准建设现代种业强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文体办公、模具及汽配、电子信息等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提速布局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链,打造环三门湾清洁能源基地核心区,努力成为推动南翼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融合为先

  城乡同绘共富蓝图

  赏田园美景、听声声蛙鸣、品农家小吃……宁海县岔路镇湖头村的“枫湖夜市”项目投入试运营。这是一场高校学生在乡村展开的大型艺术“试验”,让这个距离宁海城区15公里的宁静村庄,走上了发展“夜经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今年,宁海发起了“我在枫湖做毕设”——长三角艺术振兴乡村高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邀请设计院校以宁海乡村为画板,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毕业作品,并由大学生和村民共同推进作品的落地与转化。目前已有9个毕业设计落地宁海,以此成为撬动村庄产业发展的杠杆。

  近年来,在振兴的蓝图上,宁海进行了一系列现实改革和有效探索,一个个乡村的蜕变描绘着乡村振兴路上“先行”风景。

  2019年,宁海县开启了艺术振兴乡村行动,建设“形美、神美、魂美”的特色乡村,打造艺术振兴乡村的全国样板。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团队的帮助下,葛家村经过3年时间,成了全国闻名的网红村,每年吸引十多万游客进村。

  艺术“加持”下,宁海乡村的价值不断向上攀升。今年5月开始,葛家村定下了利用“党建统领+社会设计+数字平台+整村运营”带动村民增收和村集体增收的目标,推出村宝创业季。经过团队50多天的驻村陪伴式创业,赋能村民家庭创业、整合多户业态资源、构建乡村品牌集群,第一季“村宝”成功创业“出圈”。

  当然,宁海城乡融合的“先行”底气,远不止于此。

  一站一村一品牌,集士聚产共富裕,宁海“集士驿站”服务品牌成为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之一,入选浙江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案例(第一期)。截至6月底,“城乡客货邮”应用累计覆盖63辆客货邮公交车、63个集士驿站物流网点,累计公交带货214万件。

  以“精特亮”为抓手,描底色、提气色、显亮色,“自在蓝湾风景线”等创建工作,让城乡颜值与产业朝气并存,实现全景提升。在近日宁波公布的第四批“精特亮”创建项目中,宁海全新推出了2条精品线路、2个特色街区和10个亮点工程。

  积极探索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南部海洋经济产城共富试验区,扩面升级集士驿站省级最佳实践、艺术振兴乡村市级试点,有序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共富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擦亮宁好育、宁好学等“宁好”幸福民生品牌……还有诸多行动正内化为发展的驱动力。

  宁海正用一件件实事,承载着百姓的美好期盼,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升腾活力,积蓄“两个先行”的行动势能——建设实力富强、生态富美、精神富足、生活富有的共同富裕标杆县。

  (本版图片由宁海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7 宁海拼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最美板块 2022-08-31 浙江日报2022-08-3100005;浙江日报2022-08-3100009;浙江日报2022-08-3100019 2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