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南湖区大桥镇:加速打造未来乡村新样板

  近日,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发布《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同时公布了高质量发展500强镇榜单,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在全国超2万个建制镇中脱颖而出,成为南湖区唯一上榜建制镇。

  成绩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大桥镇党委、政府围绕“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重点统筹“12345”发展路径,努力在共同富裕新赛道上示范先行。

  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

  近日,在胥山村,大桥镇第五届农民丰收节暨第十五届江南葡萄文化节活动启幕。除了葡萄王争霸赛等常规活动外,全国首个葡萄碳标签——阳光玫瑰葡萄碳标签发布、葡萄产业科技战略合作签约、葡萄科技园亮灯等一个个聚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动作,让人眼前一亮。

  嘉兴市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是大桥镇最大的合作社,也是这次碳标签的申请人。合作社负责人朱屹峰种了近30年葡萄,一直是产业带头人。今年年初,一听说碳标签,他就感到这是助力葡萄产业提档升级的好机会。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大桥镇部分农户就开始种葡萄。几十年来,小小的葡萄串起了大桥农户的致富之路。全镇葡萄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精心打造的“江南”等葡萄品牌在长三角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农博会上获奖。如今,大桥镇已成为浙北最大的葡萄基地,面积达1.5万余亩,种植户1600多户,亩均收入达3.4万元。

  以葡萄产业为主要代表,在西甜瓜、蔬菜、水产共同主导下,大桥镇已形成以观光农业为特色,四大农产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大桥镇创新小龙虾和水稻“稻虾轮作”“万元千斤”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农业产品的品牌化发展。

  为助推农业产业发展,这几年,大桥镇不断放大合作社党支部带动致富、带领增收效应,同时积极促进农业建设主体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农科院、大桥十八里葡萄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合作,成立嘉兴市首个院地合作党建联盟,通过推动农业生物研发、智慧生产、科学管理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业产业发展装上腾飞的翅膀。

  新引进农业项目2个总投资7500万元;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5000亩,推广“万元千斤”升级版模式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1100亩……今年,大桥镇紧紧围绕农业转型提质、乡村转型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村强民富新提升,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迈向纵深。

  美丽乡村 未来可期

  今年,云东村入围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一幅未来乡村的美好图景正在云东村慢慢绘就。以当地花果蔬菜特色产业和“云数字+”为切入点,整合特色农业产业,云东村正在打造以“云上东方”为主题的田园式邻里中心。

  大桥镇以创建基层党建示范地为抓手,因地制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从建国村到云东村两点一线,大桥镇正在将示范点、精品农庄、景点串联成精品路线,南线为“乐郊慢享·水乡雅居”精品线,东线为“醉美田园·农情之约”精品线,西线为“吴根越角·人文古风”精品线。

  在精品线沿线还设置了“未来嘉乡”统一标识和“江南之韵、文明之源、幸福之印、彩云之东”4条精品线个性标识,配套多个游客服务中心和驿站,串联起多个自然村落,对沿线的农房、道路、田园、厂区等进行风貌系统、景观绿化提升,同时对整条线的标识导览、公交车站、停车场等旅游软硬件等公共配套作了规划,总投资估算1.2亿元。

  大桥镇初步探索出一条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发展之路,“红帆”党建联盟、“青村”有方等党建品牌持续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输出“红动力”,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年建设,如今,大桥镇已成功创建胥山村、由桥村2个3A级景区村庄,通过深挖AAA级景区村庄资源,延长美丽乡村产业链,开发一批农文旅项目,让美丽经济持续释放“红利”。

  6月3日,南湖区大桥镇第三届胥山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除了舞龙舞狮、龙舟表演、端午祭等端午民俗活动,今年第三届胥山端午民俗文化节上多了些不一样的内容。《大桥文化》发布、南湖区朗诵家协会成员演绎诗歌作品、3个文旅项目签约,汉服快闪、文创集市等互动项目,都让传统节日变得“生动”,也吸引了更多游客。

  “游客多了,我的生意也更好了!”潘金良在胥山遗址公园西侧开了个家庭农场,种了60亩蓝莓和猕猴桃等,景区人气旺盛,他每年收入喜人。

  以文惠民 凝心聚力

  环境美了,口袋鼓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今年,2021年度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名单公布,由桥村文化礼堂榜上有名,成为大桥镇首家省级五星级礼堂。

  正值暑假,走进由桥村文化礼堂,只见这座580平米的三层楼建筑里人气十足。一楼的大礼堂,二楼的讲习厅、农耕文化展示馆、“春泥”俱乐部、健身房,以及三楼的书香礼堂里,各类活动正在进行,老人孩子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而在文化礼堂前,还有一个占地420平方米的室外大舞台以及露天篮球场,最近白天天气炎热,晚上来打篮球的村民络绎不绝。

  由桥村正是大桥镇在精神富有路上奋进的缩影。文化礼堂已成为广大群众向往的“好地方”,全面推动文化阵地品质提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同时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并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让文化礼堂成为村里的“客厅”。大桥镇提倡“一堂多用”,推进区域内各类阵地整合,鼓励各村结合自身独特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项目,如胥山越剧、建国舞狮等。同时,广泛吸纳各方力量加入文化礼堂队伍,成立宣讲队伍、志愿服务队及不同形式的文艺团队。

  除了文化礼堂,依托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桥镇组织党员干部、专家、乡贤等,借力“浙里网格连心”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持续推广厉行节约、文明用餐、礼让斑马线等新风尚,积极构建居民幸福共同体,为推进共同富裕凝聚精神力量。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南湖区大桥镇:加速打造未来乡村新样板 2022-08-31 浙江日报2022-08-3100005;浙江日报2022-08-3100007 2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