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打造群众常态化参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新机制

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

  本报讯 (记者 谢晔 周松华) 高温“超长待机”的夏季,“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成为宁波市民新的文明自觉。北仑区岷山路上,热心市民李敏燕利用自己经营的烘焙店,开设“清凉驿站”,免费服务环卫工、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从宁波市文明委发出倡议至今,短短1个月,全市已设立各类“清凉驿站”超过1000家,遍布大街小巷,为户外劳动者送去“清凉关怀”。

  引导市民参与,是宁波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一手妙招。“争创‘典范’,就要让群众成为主角,把群众满意当作检验创建成果的最高标准。”宁波市文明委负责人说,为此,宁波拿出更高标准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群众为“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城市品牌代言。截至目前,宁波的“中国好人”“浙江好人”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为改变“为创而创”“上热下冷”的状况,宁波聚焦民生所盼,以共建促共享,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鄞州区风格城事小区交付于2009年,随着房龄增长,设施逐渐老旧,居民的改造呼声越来越高。在社区党委指导下,小区19个楼道相继启动环境改造工程,居民众筹资金,集纳创意,还拿出家里的跑步机、运动器材、绘画书法作品等为公共区域布置“软装”。居民忻仕军感慨地说:“过去,总以为文明创建是党委、政府的事,可这次参与小区改造,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家’更美丽。”眼下,类似“共享楼道”“共享花园”等文明创建“微载体”已在全市推广,百余个社区积极响应。

  鼓励凡人善举、人人有为,宁波建起“15分钟志愿服务圈”,让更多人在家门口“随手做志愿”。自从当上志愿者以来,慈溪星光社区居民龚慢军几乎每天都会到社区附近的志愿服务We站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巡河环保、居家养老等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宁波已建成90个志愿服务We站,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社区以及交通枢纽、景区商圈等公共场所,拥有注册志愿者逾200万人,服务时长超过530万小时。

  呵护那一抹“志愿红”,宁波加大志愿者优待和保障力度。今年3月,新修订的《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增加了“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当购买相关保险”“鼓励各单位、部门为志愿者提供便利和优惠待遇”等内容,减少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宁波还在更大范围培育全民文明自觉,完善全民参与机制。开展“浙江有礼·宁波示范”市民文明素质养成行动,开设百师百课有礼讲堂,选聘首批12位文明使者,围绕“浙风十礼”,大力推动全民学礼践礼;以数字化手段创新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新机制,运用“浙里甬文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指挥应用,广邀网格员、社会公众参与“守护文明随守拍”、争当“文明啄木鸟”,构建起“快发现、快受理、快整改、快督查、快评价”的问题闭环处理机制。自5月21日“浙里甬文明”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发现问题人数从每天70人左右上升到每天近1万人,工作日平均发现问题数从900多个上升到3万多个,问题解决率达99.7%。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 2022-08-26 24710786 2 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