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湖州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绿色擦亮低碳出行底色

吴丽燕 冯秋兰

  在湖州市中心城区,干净的柏油路上车流如织,公交车来回穿梭,全程只需2元,市民就可往返湖州的城乡。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关乎百姓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日前,交通运输部对全国13个城市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湖州市顺利入选,该市也成为“十三五”期间50个创建城市中首批命名城市之一。

  近年来,湖州紧紧把握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机遇,聚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城市绿色出行,将“公交都市”创建作为全面推进“生态立市”战略、积极融入“共同富裕”场景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公交优先发展的“湖州模式”。

  “‘公交都市’创建,不是修几条路、开通几条公交线路的事,而是要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促使城市路网、公共交通组织、设施配套更科学、更完善。”湖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该市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全域公交一体化工作方案,并将此纳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分阶段推进相关工作。

  “真是方便,只要2元,来回车费省了10元。”每到周末,一直在湖州城区帮忙带孙子的长兴县夹浦镇王阿姨,就会在小区楼下的公交站点乘坐602路回长兴。去年6月,当地开通了市区至三县的跨县城际公交线,实现了市、县同政策机制、同服务标准、同运营票价、同运营方式、同卡全市乘车。至此,湖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

  新建信息化公交站亭20个,新改建港湾式停靠站331个,设置公交专用道47.1公里……车轮跟着百姓转,创建期间,当地围绕车、站、线、票四大要素,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运输能力、优化体系结构、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的不懈努力,率先探索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机制,并率先实现公交“纯电动化、一票制、移动支付、IC卡互联”全覆盖。

  手指一点,轻松预约。在南浔区石淙镇,花园湾村村民居香妹在电子站牌上点击“一键预约”,不到15分钟,就有公交车前来接她前往目的地。去年,湖州以数字化改革为依托,在石淙镇试点运营“镇村预约响应公交”,满足村民出行需求。

  据悉,创建期间湖州还创新开通60余条旅游公交、夜间公交、医疗公交等特色定制班线,推出10余条“玫瑰红服务专线”等品牌线路,持续改善公交服务品质。此外,该市还通过深化“互联网+公交”模式,推广应用“湖州掌上通”“浙里办”畅行湖州,提供线路、车辆、站点查询和便捷充值等服务,打造便民快捷的智慧公交体系。

  除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外,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也成为湖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骑上一辆单车,穿梭于湖城大街小巷,已成了不少湖州人的日常。早在2019年,该市就首创推出无桩化单车借还新模式,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建设地感线圈电子围栏,实现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三小车”融合发展。目前,湖州已投入“三小车”2.37万辆,年均借车量达438万人次,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单车入栏率始终保持90%以上,打通了公交接驳“最后一公里”。

  眼下,随着这座城市的城市路网、公共交通组织、设施配套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更深入人心。数据显示,该市公交分担率从17.6%提升到25.7%,满意率从84.6%提升到92.4%。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绿色擦亮低碳出行底色 2022-08-26 浙江日报2022-08-2600008 2 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