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和美金华

“四为”社工织牢民生保障网

方 璟

  “请戴好口罩,到这边进行信息登记……”晚上8点40分,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社区工作者曹环瑜驻守在金华火车南站暖心服务点,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旅客做人员分流引导和信息登记工作。“我们四人一班,轮流值守,全力守护城市防疫‘大门’。”他说。

  同一时间,东景社区的郑儒葆正在协调对接社区明天的核酸采样准备工作。“人员摸排、健康监测、扫码录入、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疫情多点散发,给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难度,我们一定要守好第一线。”

  自义乌疫情发生以来,东孝街道社工站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的联动作用,做好摸底排查、心理疏导干预、弱势群体帮扶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工作,协同街道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等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一同构筑基层疫情防控防线。

  “我是7月份刚入职的,第一次接触疫情防控和群众工作,不免有些手忙脚乱,但我的帮带导师细心指导,很快就让我捋清了工作流程。”曹环瑜说,如今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协调群众纠纷,他已经能熟练应对。

  东孝街道组织委员俞诤介绍,为扎实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硬、能力强、素质高的社工队伍,提升基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7月以来,该街道制定了机制为底、学习为纲、眼见为实、实战为本的“四为”社工成长计划。导师帮带就是“眼见为实”的成长计划之一,通过开展“导师”与“学徒”的传、帮、带,切实将社工个人特长与社区岗位需要相匹配,让社工多看、多听、多做。

  “我们对社区工作者建立一人一档,通过全链条管理,在社区管理制度框架下,对社工档案进行体系化规范化记实,并对表现优异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俞诤说,街道还健全了社区工作者“1+N”(政治素质培训+多形式实践锻炼)培养机制,依托专题培训班、综治中心等多元载体打造“社工能力建设工坊”,拓宽社工学习渠道,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前不久,滨江社区某小区的业主因为跳广场舞问题生产了纠纷,双方找到了曹环瑜。在了解双方需求后,曹环瑜很快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一边联系小区物业,寻找合适的广场舞场地,一边协调沟通业主跳广场舞的固定时间,最终得到了业主们的认可,一场邻里矛盾化解于无形。

  坚守“疫”线、暖心服务,通过导师帮带、一线历练,东孝街道以“四为”成长计划创新社工管理机制,激发社工链接各方面职能的力量,助力现代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织牢民生服务保障网。


浙江日报 和美金华 00015 “四为”社工织牢民生保障网 2022-08-26 浙江日报2022-08-2600014 2 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