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江山地旅游重要目的地 描绘山区“诗意栖居”幸福图景
丽水:画好山水画 念好“山”字经
每文 陈兵 孙楠
盛夏时节,海拔上千米的群峰,静静屹立江南秘境,蜿蜒八百里的瓯江,缓缓淌过处州大地,流下缕缕清纯,漾出片片绿韵。
水波荡漾间飞桨逐浪,崇山峻岭中山地越野,陆地绿道上畅享骑游,空中通道飞天鸟瞰……在丽水,山水陆空四位一体,生态、体育、旅游高度融合,文旅产业动能不断潮涌澎湃。
依托全域山水资源,丽水创新运用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打通旅游化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聚力打造瓯江山水诗路带,着力培育“丽水山景”乡村旅游、“丽水山居”田园民宿、“丽水山路”户外运动等“山”字系品牌,为推动丽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浙江山地旅游重要目的地提供强有力支撑。2021年,丽水市接待游客255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4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61%,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以“融”的笔触 画好山水画
在这片地域面积1.73万平方米的绿土地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00余座,山林、幽谷、沃野、溪流有序错落。得天独厚的山地休闲体育资源,让“1368”丽水山景山地旅游体系日臻成熟。
800米以上的群山之巅,山地户外运动、特色体育赛事兴起,绿水青山建设成全域运动场,山地旅游成为新生活方式;600米左右的山林之中,高山康养600模式解码旅游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300米以下的“民宿+露营”经济兴起,257个传统村落的民房变客房,资源变产品;3022公里的瓯江绿道,串联起城市、绿道、湿地公园和乡村的旅游慢行系统,打通全域旅游“毛细血管”。
丽水以“融”的笔触,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跨山统筹打破山水阻隔、跨越地理沟壑,打通了区域发展空间,实现全景纵横式发展。
景宁老鸦尖西麓,一座浮游在悬崖之上的“天空之城”依崖而建,自上而下阶梯式下沉,与森林河谷相映成趣。经过系列扩建改造提升,昔日的废弃矿山摇身一变成了集矿洞客房、矿洞音乐厅、矿洞博物馆于一体的沉浸式矿洞景观群,吸引了上海、杭州、温州等地大批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缙云县壶镇镇,一个以航空运动为主题,集休闲旅游、运动养生、生态农趣于一体的生态型旅游综合体坐落于此,羊上航空飞行营地上空,各色滑翔伞在高空绽放。该营地负责人卢永强笑着说:“这里的地理环境和飞行训练条件较好,一年当中有200多天适合进行飞行运动,成立以来已经吸引了百余名飞行员来此驻扎。”
如此这般的休闲胜景,在这座山水之城屡见不鲜。在“一带三区”的市域谋篇布局下,景城一体、全域全时的“一核一园一路四区”文旅新发展格局映入眼帘。
放眼丽水全域,市区全域文旅集聚核、百山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绿芯日渐成形,瓯江山水诗路文旅融合联动带纵深延展,缙青品质休闲旅游区、龙庆经典文创旅游区、遂松田园牧歌旅游区、云景特色风情旅游区组团发展。
各区域发展蹄疾步稳,你追我赶。莲青缙市域发展核心带领头奔跑,龙庆剑瓷、铅笔等文创经典产业快速发展,云景特色风情区深度融合,艺术助推遂松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目前,丽水全市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8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25家,总量位居全省第四。
以“干”的决心 按下“快进键”
连日来,掩映在遂昌山水之间的“天工之城—数字绿谷”的Holovis数字文创中心项目正全速推进,建设现场,挖掘机、起重机、渣土车等大型机械有序运转,科创中心、设计展示中心、研发体验中心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一座运动康养、创业创新、山水生活有机结合的未来之城雏形渐显。
“‘天工之城—数字绿谷’项目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月至7月,已投入建设资金3.73亿元,同比增长145%。”遂昌县两山转化发展中心规划科工作人员叶璐说,自入选全省首批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试点以来,游艇码头、运动中心综合楼等旅游接待设施,潜水、桨板和皮划艇等水上游乐项目日益丰富。
“锚定‘十四五’,坚持以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省文旅厅‘四十百千’项目和山区‘造月工程’为引领,以瓯江山水诗路建设为纽带,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投资为王、落地为王’工作体系,塑造山水骨骼,打造具有浙江辨识、丽水气质、带动性强的高能级产品。”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组数据格外惹眼:近三年,丽水全市文化和旅游领域投资规模持续扩张,累计完成投资837.83亿元;投资增速年均增长15.1%,超过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全市文旅有效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达39.6%,位列全省第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共签约文旅招商项目160个,签约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
数据的背后,是项目推进的稳健步伐,是丽水谋发展的决心。
2022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青田县奇云山实景电竞开发项目、松阳县瓦窑文旅综合体项目、遂昌天工之城山地休闲度假项目等11个丽水重大文旅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96.2亿元,重点聚焦乡村度假、低空飞行、民俗康养、电竞数字等特色业态,打造山区旅游核心吸引物。
松阴溪浸润的松阳县水南街道瓦窑头村,总投资5亿元的瓦窑文旅综合体项目正稳步推进建设,作为松阳地标式建筑,该项目串联起松阴溪沿岸景观资源和瓦窑遗址,重点打造集清风乡宿、瓦窑记忆、松阴集市、光影故事四大主题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不久后,这里将培育成具有松阳侨韵、异域风情、慢城乡愁记忆的特色街区。
“为推进项目建设,丽水构建千亿文旅招商项目库、千亿瓯江山水诗路实施项目库、千亿文旅前期储备项目库等‘三个千亿’文旅项目库,紧盯15个省‘4+1’工程项目和35个省‘四十百千’项目,实施督查、考评、亮晒制度,建立市县领导结对联系制度,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班人马、一抓到底。”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场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说。
以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和“微改造、精提升”为主线,丽水也正不断拓宽长三角一体化、浙闽赣皖等区域合作触角,加快在谈在招35个重点招商项目落地,补强补齐产业链,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齐头并进。
以“新”的视角
蹚出新路径
一面是叠翠青山,一面是迢迢碧水,一辆辆穿梭在蜿蜒山道的山地越野车,唤醒了沿途掩映在深山密林的小山村。
视角一转,思路一变,险阻远亦是奇特美。连绵起伏的山地,成了外地游客自驾越野、徒步骑行等体验旅游的新选择。丽水充分串联现有山地道路基础和“山耕”“山居”“山景”等优势资源,将原本零散分布的山区资源重新组合成22条主题自驾线路,创新开发出了“丽水山路·山民共富”自驾游公共服务协同应用。
作为全国首例山区自驾游服务应用,“丽水山路·山民共富”自驾游公共服务协同应用入选了全省数字文化系统第二批优秀应用名单,该平台借助IRS平台和5G技术,打通了应急、公安、交通等10个部门的应用系统,高效集成22万条社会数据和1.1万条媒体数据,打造了服务于政府、企业、游客和山民四大主体的12个子场景,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
依托该应用平台,丽水着力打造满足山民就业、文化、帮扶等需求的“三大共富平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升级游客体验,实现旅游反哺乡村、产业带动山民就业,为丽水偏远山区乡村导流,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沿线村民就业率提高了13.6%,人均收入增加了25.8%;乡村文化阵地串珠成链,总体利用率提升了17.9%。
创新引领成为强劲动力,数字化改革蹄疾步稳,继“丽水山路”自驾游公共服务协同应用推出之后,村晚梦剧场、拯救老屋等多个项目列入省数字文化系统应用项目清单,“处州游学”一张网入选全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名单,青田石雕产业数字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以“丽水山路”自驾游公共服务协同应用为引领,嫁接文旅数字化驾驶舱、“一机游丽水”、“处州游学”一张网、村晚梦剧场等应用场景,多元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满足游客“一站式”旅游需求。
“秀山丽水·文旅一卡通”应运而生。近期,丽水面向全国发行“秀山丽水·文旅一卡通”,分重点、分阶段面向长三角龙头城市、山海协作城市、对口帮扶城市、周边毗邻城市推广和办理;同时,通过接轨直播经济、创新营销手段,导风景进云景、带房间进直播间,吸引更多市外游客来丽高铁游、自驾游等,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增强文旅市场主体活力。
数字力量的赋能,让秀山丽水走向更宽广的市场。文化元素的注入,让山水意蕴愈发厚重。在丰厚的生态肌理上,丽水以文化加持,传承黄帝文化传播、宋韵文化传世、畲族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丽水三宝”等历史经典产业,建设十大处州宋韵文化地标,打造环南明湖文化圈和环檡山文化圈,创建全省首个市区主体5A级景区城。
“以‘诗画浙江 秀山丽水’为主IP,推出多业态融合的沉浸式演艺品牌‘处州忆夜’、沉浸式红色旅游体验品牌‘烽火浙西南’等文旅新IP,为‘丽水山居图’注入处州宋韵全域‘雅’文化的全新内涵,推动山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跨越高山,青山绿水,山区“诗意栖居”的幸福图景正跃然眼底。
(本版图片由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