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人文为魂 生态塑韵

打造江南风与国际范兼具的“绍兴风景”

  会稽天下本无俦。此间江河贯联、水网交错,高山耸峙、低丘入城。各区县城市建设特色初显,郊野风光迷人。

  绍兴是山清水秀之乡,城内外小桥流水河道纵横、湖塘密布;绍兴是历史文物之邦,文化古迹星罗棋布;绍兴更是鉴湖越台名士之乡,流淌着“越中蔼蔼繁华地”的深厚底蕴。

  “蓝脉绿网”纵横交错、文化瑰宝“串珠成链”,是绍兴建设网络大城市的绿色本底和独特优势。从水上千年古城中的“越子城”到拥有13个民族、承载着满满红色记忆的小小古寨村落——外婆坑村,再到基层治理典范——“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桥镇,从轻纺产业的前世今生到曹娥江畔的e游小镇,今年,绍兴致力打造15个各具特色的城乡风貌样板区。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人文为魂、生态塑韵,搭建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的城乡风貌体系,打造“江南风”与“国际范”交相辉映的“绍兴风景”。

  水韵江南 活力时尚

  提升大湾区的

  城乡风貌成色

  在很多潮人眼里,镶嵌于越城区“越子城”传统风貌区内的徐渭艺术馆作为古城的地标式艺术空间,自开馆以来就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绍兴师爷馆展现了明清时期“无绍不成衙”独特的智慧群体,成为绍兴人引以为傲的研学新去处;仓桥直街则走出了老街活化赋能的示范路径,正在焕发新的华彩……基于“在保护中利用、在使用中传承”的原则,“越子城”出台古城改造操作细则35条,明确立面改造、传统建筑修缮等方面的“应改、宜改、禁改”内容,积极探索“城市针灸”低干预手段和“见缝插绿”等举措,实现着一场古城保护与有机更新的“新老碰撞”。

  乘一叶乌篷船,从柯岩风景区镜湖码头出发,尽情饱览浙东古运河的悠悠历史、瓜渚湖的清新明媚、大小坂湖的意气风发。柯桥古镇和中国轻纺城遥相呼应,婉约水乡与时尚纺都在此间邂逅……柯桥区高标准建设柯桥水韵纺都特色产业风貌区,全力打造柯桥城市新地标,提升“国际纺都”功能品质。

  如何挖掘和展示绍兴的文化底蕴,体现文化自信,彰显浙派建筑的地域特色,落实文化传承和现代营造的有机统一?嵊州剡中越韵风貌区交出精彩答卷。该风貌区围绕“越乡文化”,串联“越剧小镇”“崇仁古镇”“温泉小镇”等节点,形成以越剧为魂、旅游为基、农业为根的文化、旅游、农业复合型越剧传承发展示范区、文化与农业融合试验场,集中展示嵊州古韵风貌、小镇人居品质、浙东水乡格局,成为“品越剧、游古镇、宿温泉”的生态人文体验地。

  上虞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区,则生动诠释了产城景融合发展的精神内核。这里有景观丰富、自由开放的生态空间,五彩缤纷、设计亮眼的特色建筑,定位清晰、活力充沛的产业布局……一江两岸生态型、生活型滨河景观带的打造,形成了“人在江中游,城在岸上走”的景观格局;e游小镇的培育,推动了“游戏、影视、动漫、视听阅读”四大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门户客厅、众创街区、青春公寓等建筑设施的投用,完善了产业服务和城市生活的功能配套。该风貌区依托曹娥江和e游小镇独特的空间景观和文化品牌,产业经济、特色风貌、服务配套协同发展,塑造出上虞“江城相拥、产城相融、人城相宜”的新形象。

  “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稽山鉴水,诗意倾城,处处入画。绍兴市以大山、大江、大河、大通道为轴线,加强整体设计,形成“一城一山为核心,一廊三带为主体”基本框架,绘好“一心、三江、四绿廊”蓝脉绿网风景线。对标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加强古城保护利用,高品位推进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群建设;结合亚运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等,推进薛渎社区等一批未来社区向城乡风貌带扩面展示;统筹相连乡镇之间和跨县域的乡镇之间边界区、连绵区的风貌设计,使全域自然空间、历史人文、建筑风貌联动推进、集成提升,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风景带、风貌大廊道。

  宜居宜业 乐享未来

  彰显大都市区的

  未来社区特色

  绍兴市立足古城保护利用和有机更新,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和“省级统筹、市级中坚、县级主抓”要求全力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自上虞鸿雁社区等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以来,已成功申报越城薛渎社区、新昌鼓山社区等37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实现未来社区省级试点创建区、县(市)全覆盖。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开展调查,对社区公共服务开展专项“体检”,编制城镇社区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三年全市未来社区创建行动计划和市级未来社区培育机制,同时推进绍兴古城全域未来社区建设,探索镇街全域未来社区建设。

  越城区快阁苑小区是绍兴首个未来社区建设旧改示范项目,根据居民人口多、建筑体量大、年龄结构不平衡等现状,提出交通成网、景观成环、建筑成圈的“三成”理念,植入治理、邻里、教育、创业、交通、健康六大场景,整合现有软硬件设施,实现小空间、大聚集;衔接智慧养老、阳光厨房等多部门平台,解决社区实际问题,实现小载体、大创新。

  大渡社区是柯桥区最大的城市社区,也是浙江省最大的移民社区之一。自2021年入选全省未来社区旧改类创建名单后,大渡社区坚持把“为民、便民、安民”作为创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导入党建、文化、卫健、民政、教育等资源2万余种,发布生活资讯、健康宣传、电信反诈、微心愿等各类信息1.3万余条,提供失智干预、康复护理、送教上门、志愿帮扶等服务惠及4000余人次,协调解决小区维修资金使用等各类问题300余件,直接受益居民2.5万余人,打造具有柯桥特色的未来社区幸福共同体。

  在诸暨市,东盛未来社区与杜黄新村未来乡村联手发展。加强文化互动,组织亲子研学、开设“研学课堂”、文化艺术展、百姓舞台等各类活动,由点到面,推动城乡群众文化联合发展;推进优质资源共享,通过亲子研学、农耕文化体验、菜园稻田认养、蔬果采摘等活动,扩大优质农特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发“城乡联动”专项数字化模块,打通城乡融合“最后一公里”,社区居民通过数字化平台不仅能看到杜黄新村各条旅游路线上的好景、报名旅游活动,还能在线购买杜黄特产;未来乡村的村民通过数字化平台就可以了解到未来社区的最新资讯和动态,并且参与未来社区各系列活动。下阶段,东盛未来社区与杜黄新村未来乡村将继续深化联动,谱写“共富联盟”新篇章。

  共建共享 富美先行

  描绘温暖幸福的

  未来乡村底色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山长青水长白。千百年来,绍兴乡村以其自然之美韵、气质之风雅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绍兴乡村串点成线,架构起浙东唐诗之路的荣光与风华。而近几十年,筚路蓝缕的绍兴人以艰苦奋斗为地域精神和身份标识,打造出一个个富裕乡村,城乡收入差距之小常年稳居全国前列。在美丽乡村为基、富裕富足为本的绍兴乡村,由未来乡村引领的新跃迁正在这片土地上展现着新风景,焕发出新面貌。目前,全市共申报省未来乡村28个,其中首批7个村、第二批21个村。全市域推进市场化村庄运营新路径、全面创建村庄文化核心IP新标识,“阶梯递进、螺旋上升”的良性发展模式业已形成。

  新昌以打造“水墨山城”县域风貌区为抓手,突出“五个示范带”建设,重点将未来乡村示范带作为其标志性成果和特质性亮点重点打造。其中,梅渚村自去年启动创建未来乡村以来,以“古今融合、宋风美学”文旅生活小镇为未来乡村建设目标,依托千年文化遗存,走上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该村建立“国企+乡村”运营模式,实现了“投建管运”一体化、多元化、专业化,构建起“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共赢模式;打造“云端上的创新路”,将智慧导览服务纳入“古韵梅渚”微信公众号;织牢“电商+产业+村民”联结纽带,以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和梅渚剪纸等非遗产品搭上“数字快车”。

  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千年梯田上的油菜郁郁葱葱。走进我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地处覆卮山麓的岭南乡东澄村,映入眼帘的是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观。这座位于上虞虞南山居风情带县域风貌区内的山村,围绕万年石浪、千年梯田、百年古村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把民宿、农家乐、度假酒店作为核心产业,逐步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将一个“深山老林人未知”的古村变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观光村”,就近解决村民就业近200人,吸引青年乡创人才50余名,引流游客30余万人次。

  绍兴市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围绕城乡风貌和社区建设,通过自然空间、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3个方面的整体提升,形成融合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整体大美”,从而带动绍兴未来的高品质发展,展现绍兴特有的气质,打造可感可及可体验的城乡风貌和社区场景,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风貌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打造江南风与国际范兼具的“绍兴风景” 2022-08-23 浙江日报2022-08-2300006;浙江日报2022-08-2300007;浙江日报2022-08-2300034 2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