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创新浙江

上虞

锻造创新驱动金名片
激活“两个先行”新动能

  近年来,绍兴市上虞区突出创新制胜工作导向,超常规落实人才强区、创新强区首位战略,打通了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超3.45%,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第七,今年1-5月,规上新产品产值、规上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27.8%,勇夺2021年度省“科技创新鼎”。

  突出平台提能造峰,锻造高质量发展“最强引擎”

  按照“一廊统筹、多点支撑、多链融合”思路,上虞区高起点建设以曹娥江科创走廊为牵引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撑体系。一是“瞄准塔尖”建设曹娥江新材料实验室。着眼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建设,筹建曹娥江新材料实验室,建成启用杭州湾产业创新协同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二是“借梯登高”建设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按照“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优质学科共建一个产业研究院”思路,引进了3所大学、12家大学研究院、3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团队108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50余家。三是“上下协同”建设创新联合体。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培育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持“链主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突出人才精准引育,打造新时代聚才汇智高地

  上虞区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实现从引进一个到引进一批、从政府主导到政企协同推进、从出台政策到打造人才生态、从“撒网式”招才到精准引才的“四个转变”。一是创新“平台+项目+人才”集成引才。对接企业需求精准绘制“人才图谱”,做强研发、孵化、产业化、公共服务等功能,形成引才闭环。全省首个产业类“鲲鹏计划”人才落地上虞。二是创新“高校+研究院+企业”全链育才。坚持产教融合,高标准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园,推进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成功创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三是创新“政策+环境+服务”暖心留才。做优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功能,迭代深化人才新政4.0版,成立青创投人才基金,年兑现人才政策资金超3亿元。深化“人才一件事”,推广“上虞人才码”,着力解决人才落地“关键小事”。

  突出多元主体培育,塑造创新创业创造生力军

  上虞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耕服务,激发潜能。一是构建“雁阵”创新梯队。实施企业“长高长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择优遴选高成长创新型企业重点培育,构建“链主型企业+专精新特+产业链配套”的创新梯队。二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行动,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省级研发机构设置率达48.59%,高于全省平均12.4个百分点。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入选省“尖兵”“领雁”项目8个,2家企业荣获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发明一等奖。

  突出“两链”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现代产业集群

  上虞以科技创新重塑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一是科技创新引领绿色转型。推进以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为牵引的化工行业改造提升2.0版,产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是改造前的1.9倍、1.7倍。二是以产业创新助推集群发展。在省内率先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并组建产业发展研究院,打造了8大产业集群和8条优势产业链,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8%、68.4%。三是以数字变革赋能产业升级。推进以化工、电机等“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主要抓手的产业数字化和以e游小镇为主平台的数字产业化,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人才科技生态最优区

  构建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上虞区释放优质“雨林效应”。一是优化多跨协同的组织推进体系。成立区委全面创新委员会,建立落实科技人才联席会议等制度,深化科技领域“三驻三服务”。二是迭代持续赋能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近三年财政科技支出达17.28亿元,惠及企业2000余家,撬动社会资本创新投入百亿元以上。三是建立支持科创的金融生态体系。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并购引导基金、10亿元转型升级产业基金,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

  下一步,上虞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高站位、超常规、系统性推进科技工作,加快锻造创新驱动金名片,激活“两个先行”新动能,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塑造形成制胜未来的新优势,为全省“两个先行”贡献上虞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由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供稿)


浙江日报 创新浙江 00011 锻造创新驱动金名片
激活“两个先行”新动能
2022-08-23 浙江日报2022-08-2300010 2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