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681项发明专利面向企业开放许可
为“养在深闺”的科研成果“找婆家”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魏雅绮
本报宁波8月18日电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魏雅绮) 18日,宁波举行首届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暨专利开放许可启动仪式,来自16家高校、科研院所的首批681件开放许可专利,被精准推送至全市7615家中小微企业。至此,宁波开放许可专利数量占全省总量超过40%。
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中小微企业技术“获取难”等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领域的难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举例,他们的“一种适用性高的纺织机械用快速换线装置”专利在2020年申报成功后,就因没有找到匹配的需求,一直闲置着。
这场对接活动,让这项“养在深闺”的专利找到了“婆家”。
“我们一直在研发新设备,解决更换纺织纱线效率低下的问题,但始终没有突破。”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中心主任金国标说,得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这项专利,公司如获至宝。经过沟通对接,确认该专利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在活动现场,双方正式签署了专利转让协议,并且达成了协同人才培养、共建知识产权的项目合作。“根据初步测算,预计这个专利一年会为企业增加6000万元的收益。”金国标说。
除“一对一”的专利转让外,“一对多”的专利开放许可也受到企业青睐。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同4家企业签订开放许可协议,预计可为每家企业减少百万元级的研发成本。该研究所还率先试点在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备案18件开放许可专利,承诺3年许可期限内不收取任何许可费用,目前已有11家磁性材料、太阳能、先进机器人等行业的企业向其提出申请意向。
“今天发布的首批开放许可专利全部是发明专利,主要分布在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等科创领域,称得上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其中有一半以上专利,在1年到5年不等的单次许可期限内不收取任何许可费用,将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