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正能量走出了正循环
程振伟
程振伟
近日,贵州六盘水的王秀钱同学,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陆续收到当地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资助和奖励,总共40余万元。受此启发,他在扣除自己的基本生活费用后,将剩余的33.7万元全部捐给母校,成立“王秀钱奖学金基金”,用于奖励家庭困难、成绩优异的学弟学妹,帮助他们实现人生梦想。
考上清华,殊为不易,而更让人佩服的,还是小小年龄“捐出了巨资奖学金”,格局不一般。无独有偶,福建女孩张沈心然,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后获十余万元奖学金,同样把奖学金捐赠出去。
这一波正能量,“可读性”很强,走出了正向循环的格局,令人欣慰。啥叫正向循环?就是正能量与正能量相互激荡,彼此增强。你看,王秀钱和张沈心然,受到爱心人士捐助,这是正能量吧。而他们受到启示,当下就把正能量传递出去,放大正能量。这叫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美美与共。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准大学生将自己的奖学金“价值最大化释放”的心意,也来自“社会正能量”和将要入学的清华大学的“精神催动”。
王秀钱提到“钱学森的故事”激励了他奋进向上,自己要像钱学森一样“去追求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而张沈心然在清华大学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该校一位退休教授多年来一直用工资资助学生,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张沈心然被这位退休教授的善举打动,便有了将奖学金捐赠出去的行动。优秀的人就是这样,总是随时能从社会善意中汲取滋养,将个人善意的涓涓细流主动融入社会慈善的滚滚洪流。
王秀钱、张沈心然以所获奖学金资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子,也有更多准大学生未入学前或冒着酷暑参加劳动磨砺筋骨意志,或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上大学也是成人礼,它意味着“对自己和国家社会关系的更自觉的认知和行动”。一次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也是入学前给大学的“见面礼”。准大学生们,尚未入学却已经在回答“大学之问”“社会之问”“祖国之问”。
新时代的准大学生们,当有新时代的模样。选专业时未必选现在看来最有“钱途”的,而是自己感兴趣、国家将来一定需要的,哪怕是生化环材等所谓“天坑专业”,哪怕是似乎赚不到多少钱的考古专业。在入学前,已然以一个负责任的“未来祖国栋梁”身份,与社会良性互动,将个人价值意义最大释放。愿你们进入大学后,以自己所能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