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园里的幸福匠人
——记象山县农业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徐阳
本报记者 黄珍珍 共享联盟象山站 金晓巍
盛夏的橘园大棚内满目青翠,“红美人”青果挂满枝头。橘农正忙着吊枝疏果给果树“减负”,确保高品质秋收。人群中,皮肤黝黑的象山县农业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徐阳忙得不亦乐乎。别看他是个80后,却已扎根柑橘产业17年,过早半白的头发就是“证明”。
“我这个人很内向,也不爱说话,采访起来可能有点麻烦。”一见面,徐阳就给记者一个“下马威”。然而,当话题转到心爱的柑橘时,他马上喜笑颜开、滔滔不绝,眼里闪着炙热的光。
与柑橘结缘并非偶然。徐阳说,他是农民的后代,从小就对农业充满热爱。“我喜欢研究植物,又特别爱吃水果,高考时果断报了浙大园艺系。”大学毕业后,他放弃留在繁华大都市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农业一线,专攻水果品种选育与推广。
徐阳刚参加工作时,正值象山推广红柑橘种植,但面临掉枝、长斑、减产等难题,亩均效益差、水果易滞销。从那时起,培育推广优质精品柑橘、帮助橘农增收致富,就成为他的理想与追求。有人劝他放弃,因为柑橘育种周期太长、出成果慢,从授粉到结果要8至10年,成功推广至少要15年。更何况,身在技术推广部门,育种创新其实并不算他的本行。
但徐阳身上那股子执拗的匠人精神,让他不顾劝说,一头扎进了橘园。
筛选砧木、高接换种、嫁接培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选育的新品种中,徐阳发现了与众不同的“红美人”:果形饱满,果面橙红,口感细嫩鲜甜。但在随后的推广种植中,徐阳与橘农却再次碰壁:“红美人”属于易病体质,堪称柑中“林黛玉”,抗病抗冻能力差,对种植要求极高。有一年,眼看丰收在望,连续十多天的梅雨导致露天种植的“红美人”黑点病暴发,橘农一年辛苦付诸东流。
看着欲哭无泪的橘农,徐阳又埋头开始了新研究。他和团队一起研发了“设施避雨栽培”“设施越冬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等先进技术,让“红美人”“住”进了大棚,并陆续攻克了橘子甜度不足、着色不均、橘树病害等难题。为降低生产难度,徐阳与橘农打成一片,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通过结对示范户、建立示范基地、成立柑橘产业联盟等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逐步打开种植局面。据统计,2010年象山“红美人”栽培面积不足100亩,到2021年已增至3.9万亩。平均每亩产值约20万元的高收益,让全县3.5万户橘农尝到了甜头。
“目前‘红美人’市场售价约30元/斤,虽比一般柑橘价格高了不少,但因皮薄个大、汁水充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徐阳说,象山“红美人”在市场上的火爆缘于对品质的严格把控:果面要光泽无黑点,重量在4两至7两之间,甜度必须超过13度。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还可实现原产地、种植环境等信息溯源。
为确保“红美人”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眼下徐阳又开始了新探索:培育推广无病毒种苗,从源头上保证“红美人”健康成长。“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成事业,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徐阳开心地笑着说,择一事终一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橘农的付出都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