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育龄群体敢生能养的底气
张萍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服务管理制度,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纸文件的分量,不仅在于发布层级高,更在于17部门联合从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全方位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落实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多方责任。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希望进一步加大生育支持力度的声音一直未曾断绝,《意见》直面和回应了这些声音。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等细则,有足够的针对性,有助于托起育龄群体敢生能养的底气。
鼓励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成重要国民议题,各地各种激励措施层出不穷。审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工具箱”,那些能够激起水花、获得民众首肯的,一定是直面痛点、举措实在、能够落实的政策。
直面痛点是前提。激励生育,首先必须搞清楚“不敢生、养不起”的源头在哪里、痛点在哪里,自说自话、自问自答解决不了问题。像产检、分娩住院、托育、带娃等方面的资源紧张和家庭负担问题,无疑都是年轻夫妻的顾虑所在。此次《意见》提出各省市县级都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鼓励弹性上下班制,支持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等,都直击了生养痛点。在中央政策发布的前几天,浙江召开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媒体吹风会上,“子女3周岁以内鼓励允许员工远程办公”这一词条,一度上了热搜。这说明这个举措击中了很多婴幼儿父母的软肋,“居家办公”简简单单四个字,能够大大缓解这个群体的带娃痛点。
举措实在是关键。实在,就要能操作、有实惠,不停留于原则性层面。这就要求各种生育政策,多一些诚意,少一些噱头,帮到群众心坎上。《意见》明确提出在公租房配租、购房贷款等方面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就是个实在礼包。生养也是一笔经济账。2022年8月8日,温州龙湾区政府官网的一条信息引来了很多网友的点赞,消息称龙湾区正在酝酿给“二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给“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3周岁。这并非说支持生育非发钱不可,但实在的举措显然有助于提升生育意愿。
能够落实才有效。口惠而实不至没有用,能落地才是好政策。比如,很多网友诟病产假、护理假、育儿假得不到落实,虽然出台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刚性也就没有效果。生育政策有其复杂性,要落实,必须打通行政壁垒,人事、社保、财税、教育和住房等部门须有机衔接、协同推进,合力织网、“后方包抄”,方能解决“后顾之忧”。中央文件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期待多方合力落实好。
浙江正在积极打造“浙有善养”品牌。以普惠化的公共服务、人性化的福利保障,精准回应生育主体的生育意愿,在中央政策的基础上,狠抓落地,积极创新,相信浙江会营造出更友好的生育制度环境与文化氛围,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