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瑰宝 新时代文明有礼
余杭:文化先行铸魂塑形 全民共享精神富有
应 陶 陈 峰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是民族自立、自强的底蕴。走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蓝图正在悉心描绘。
人间天堂杭州,无处不浸透着江南韵味,坐拥西湖、良渚、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良渚文化、运河文化都涵养着杭州市余杭区。新时代下,实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遗产,如何再现光彩,又将如何哺育余杭人民?答案尽在诗情胜景中。
文化走亲探新路
文化赋能需要载体,而文化礼堂恰是深入基层一线的文化载体。
2013年,浙江开始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如今,文化礼堂成为村民最为熟悉的文化场所。村民们有了搭台唱戏的地儿,那么唱戏的“曲儿”谁来谱? 什么样的“曲儿”能吸引村民放下筷子往这奔?
余杭以“礼堂联盟”为载体,探索文化走亲新模式。传统文化走亲主要是文艺演出,余杭将高品质的文艺队伍、文化节目带进村,村民只需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在此基础上,余杭推进更深层次的农村文化交流,即通过构建“村村联盟、片区联盟、特色联盟”三级礼堂联盟体系,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互动模式。联盟走亲内容也拓展到基层公共文化的七大门类,包括文艺演出、礼仪活动、非遗文化、体育比赛、乡村故事、理论宣讲等。
今年起,余杭在全区范围内成立文化礼堂共富联盟,将村落类型、产业基础、品牌特色相近的礼堂进行结盟,一同打造文化礼堂“共富创意+”项目,探索文化礼堂共富议事厅制度。“我们希望通过文化走亲、产业交流,助力乡村振兴,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注入礼堂力量,从而让联盟走亲活动走新、走深、走实。”余杭区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说。
细看已经缔结的16个共富联盟,可分为产业联盟和精神联盟两大类。如产业联盟中,以竹韵文化联盟为代表。余杭西部,竹林随处可见,是宝贵的生态资源。各镇街也各自发展起中泰竹笛、瓶窑纸伞、黄湖竹艺、百丈竹刻等产业品牌。为此,有着相似产业的文化礼堂缔结成竹韵文化联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共富TALK、非遗集市、直播带货等走亲活动,从而在文化交流中探索竹林产业的新出路。
除了兄弟镇街间的共建共享,余杭也在不断引入专业力量创新文化礼堂运营方式。特别是在专业文创团队、乡村职业经理人等入驻余杭的文化礼堂后,各村知名度显著提升——带有径山村“径灵子”形象的文创产品火爆市场;百丈镇与“小巷三寻”等文创公益项目的合作,让中国首个女性非遗手工艺创业孵化基地落户溪口村文化礼堂,为女性村民提供电商创业培训;以永安村文化礼堂为盟主的“禹上稻香”共富联盟与浙大等高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推出稻香研学项目,喜迎八方来客共办“开春节”“开镰节”等文化节庆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培育更多文化礼堂共富联盟,完善共富议事厅制度,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和功能,打开村与村之间的良性交流互助新局面,推动‘一村富’迈向‘共同富’。”余杭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文明有礼拂新风
文化赋能的软实力,不限于丰富精神生活,还在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
以现代城市社区为例,以文化先行实现从陌邻到全民有礼,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应该是递进的,从好家庭,到好邻里,再到好家园,一以贯之。”余杭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深受良渚文化浸润的良渚文化村社区,已摸索出了一套良渚模式。“社区有来自全国、全球的2万余名居民,他们的实践让更多人对文明村社生活产生了更大的向往。”良渚文化村社区负责人说,社区制定了《村民公约》26条并镌刻在玉鸟流苏锈墙上,成为大家的行为规范;“村民”们自发组建32个社团,并组织了一个25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社区已举办5届“村民日”活动,参与居民达10万余人次。
有了良渚文化村社区的先试先行,今年5月,余杭将其提炼为余杭区“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基本单元文明指数,并在全区212个村和社区内全面推广。据悉,余杭是在立足好家庭、好邻里、好家园3个维度的基础上,提炼了18项评价指标53项评分细则,形成“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基本单元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一季一评比。
随着余杭区“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基本单元建设的持续推进,有礼效应相伴而生。鸬鸟镇凭借“和美家”星级家庭评定积分机制,引导家家户户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我保护”“美丽庭院我打造”等年度家庭建设特色任务中,也借助“围鸬夜话”线上、线下议事协商和基层宣讲机制,让邻里间的互动更为多元,人心更加凝聚。
除了鸬鸟镇吹起文明新风,余杭各镇街、村社在积极推进“文明有礼”基本单元建设中,正向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方向发展着——径山镇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打造具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的和谐好邻里,建立以径山村、小古城村、前溪村为核心的3个乡村新社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带动全域13个村实现抱团式发展;仓前街道灵源村坚持以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点燃文明星火力量,自2020年村两委牵头手艺人袁士德、魏宝山,退休医生李校昌等热心志愿者共同发起成立“宝德昌”品牌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该文明实践项目服务已辐射整个街道,每年服务群众48000多人次;闲林街道西溪源村则通过成立“共富基金”,制定“颐养计划”“关爱计划”“助学计划”“优教计划”等,让群众以主人翁姿态乐享文明福利,形成全民文明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面向未来,余杭将继续发挥德治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带动全区文明程度整体提升,为“浙江有礼”基本单元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文化产业攀新高
在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路上,不仅有软实力,也有硬实力。
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的余杭,从不缺少创新;五千年良渚文化积淀的余杭,也从不缺少文化。文化与创新在此碰撞,火花四射。
余杭文化产业的这把火,烧得怎么样?从产业数据看,2021年,余杭区文化产业增加值1335.1亿元,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占杭州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比重上升至58.4%,位列全市第一。其中,余杭文化产业的近九成,是数字文化产业。
从融合程度来看,以“陆羽、茶小僧和他的朋友们”为核心的大径山IP矩阵成立后,推出系列漫画、手绘地图、短视频及“径山笑颜”茶具、“陆羽泡的茶”等茶文化衍生品,共吸引游客120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4000万元;青山村融设计图书馆带动诺贝尔集团产品销售超5000万元,帮助青山村50余人的手工艺队伍人均年收入提高2万余元;自然造物团队将十几个省份2000多位手艺人的传统工艺进行设计再造,打造为日常用具或玩具,让民间技艺以崭新的姿态来到日常生活之中。
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正猛,而余杭仍在为其添柴加薪。今年3月,余杭创新成立全省首个2亿元区级文艺发展专项基金。首期以2000万元的扶持资金,撬动总投资额超20亿元的项目申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在共同富裕路上向着文化先行迈进。
从申报内容中可知,余杭区文艺发展基金的扶持范围覆盖面较广。“也就是说,我们希望通过文艺基金,不断吸引文化企业、文化人才来余杭打造文艺精品,冲击文艺奖项,讲好余杭故事。”余杭区委宣传部文创办负责人说。
数字文化产业是余杭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对此,余杭也聚焦现代传媒和数字内容业、设计服务业及创意生活业等重点行业,出台《余杭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政策实施细则》。自文创新政发布以来,余杭已累计引进18家文创企业入驻,项目招引取得良好效果。近日,由余杭文创企业永乐影视出品的电视剧《滹沱儿女》在央视8 套黄金强档正式开播,再现太行山脚下的“英雄传奇”,助力打响余杭影视品牌。
(本版图片由余杭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