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平等”是假 维护霸权是真
——以“市场经济”为幌子,美国贸易霸凌破坏多边经贸体系
在近期闭幕的七国集团峰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打着增进“平等”的旗号,再度拿“非市场经济”标签抹黑中国。这样的话术无法掩饰其伪平等、真霸凌的本质。
事实上,美西方一直奉为“圭臬”的“市场经济”已经沦为美国谋取私利的幌子。美国不仅彻底违背市场经济学说的基本定义、根本原则,甚至连搞经济、做生意的起码规矩、伦理底线都一概逾越、背弃,已经成为多边经贸体系的最大破坏者。
挥舞“制裁大棒”
大搞贸易霸凌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强调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美国却动辄打压他国产业,大搞贸易霸凌,还口口声声“捍卫市场规则”,实际上完全背弃了市场经济基本原则。
全球产业链历经数十年演进,在分工专业化、精细化基础上,结合资源和劳动力成本、营商环境等因素,自然形成了基础性制造业大量转移至新兴市场、高端制造业集中于发达国家的格局。近几届美国政府却以意识形态划线,人为扭曲市场选择,甚至不惜挑起贸易战。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引发全球贸易争端。此后,美国高频度“复活”世贸组织成立前的“僵尸”贸易救济工具,扰乱国际贸易秩序。
据统计,美国上届政府累计实施逾3900项制裁措施,相当于平均每天挥舞3次“制裁大棒”。截至2021财年,美净制裁实体和个人高达9421个,较2000财年增长933%。
拜登政府宣布将联邦政府采购的“美国货”中美国制造零部件的比重提高至75%,这是70年来“买美国货”政策的最大变化。贸易专家批评此举具有鲜明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不利于市场竞争。
美方违逆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滥用安全例外条款,不仅破坏了国际市场秩序,造成供应链紊乱,也沉重打击了市场信心,树立了恶劣样板,堪称市场经济之灾。
构筑“小院高墙”
割裂全球市场
开放性、非歧视原则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重要保障。然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的“市场经济”却掺杂了大量割裂全球市场体系的私货。
白宫去年6月发表声明称,拜登和七国集团合作伙伴同意发起新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重建更美好世界”,这是由“主要民主国家领导的价值观驱动、高标准和透明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倡议具有明显的排斥性,是美国割裂全球市场的典型例证。
今年5月,拜登访日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对此,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主任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认为,“致力于建立开放包容的区域”不过是谎言,实际上是想在现行区域合作架构外炮制出一个平行机制,以便于其操纵全球供应链。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则多次表示对“友岸外包”的支持,认为应该激励供应链向更多“可信赖”的国家转移。耶伦日前访问日本还与当地商界领袖讨论如何推进“友岸外包”缓解通胀压力和供应链瓶颈。
显然,美国以所谓“价值观”划线、拉帮结伙并不是真正的多边主义,而是在构筑“小院高墙”,阻碍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本质上是开经济全球化的倒车,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损害了世界经济整体利益。
处处“美国优先”
破坏治理机制
尊重规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大基石。如今美国却处处“美国优先”,凭借霸权肆意妄为,出尔反尔不断挑战规则,践踏现行治理机制。
世贸组织争端裁决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是迄今为止最“不守规矩者”,世贸组织三分之二的违规由美国引起。2019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上诉机构因美国阻挠法官遴选而停摆,令多边贸易仲裁机构瘫痪,使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美国堪萨斯大学法学教授拉杰·巴拉表示,美国曾是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创立的“驱动力量”,如今却将其“扼杀”,令多边贸易体制遭遇“重大挫折”,实属“巨大讽刺”。
其实,美国的实用主义信条从来没有改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繁荣与衰退》一书中坦言,战后美国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重建资本主义制度”和“接纳自由贸易”,是为了本国的长远利益。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艾伦·杜勒斯在评论“马歇尔计划”时说,重振欧洲经济的目标是“欧洲各国能够购买足够数量的美国产品”。
可见,美国当初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初衷是扩大自身经济优势,掌握全球经济霸权;如今破坏市场规则与治理机制,同样是为了维护霸权。所谓“非市场经济”不过是对他国霸凌的借口,其内核是“美国优先”的利己主义本质。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 邓茜 樊宇 陈俊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