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浙江开发区

嵊州开发区:不忘来时路 而立之年更奋蹄

  时光的年轮里,总有一些耀眼的节点,值得被记录。2022年对嵊州经济开发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它迎来了建区30周年。

  30年前,改革开放浩荡的浪潮,开启了嵊州经济开发区高速发展的辉煌序章。

  30年后,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东风,一座与长三角经济版图同频共振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拔地而起。

  三十而立绽芳华,如今的嵊州经济开发区已培育规上企业641家,其中上市企业7家,核心区域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全市70%以上,是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省级美丽园区示范园区。全省综合排名连年提升,被评为省级优秀开发区。

  登高望远再出发,嵊州经济开发区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发挥融杭联甬接沪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智能制造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开发区力量。

  崛起:

  从无到有 砥砺前行

  走进嵊州经济开发区,我们可以看到:

  这里交通便利通达四方。杭台高铁通车,开发区正式迎来“高铁时代”,跨入了杭州、 宁波“半小时经济圈”、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不断凸显。

  这里产业发展欣欣向荣。通过重点布局新能源万亩千亿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艇湖未来科创城、智能厨房产业园等七大板块,以“七星拱月”之势构筑园区腾飞版图。

  这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艇湖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EPC建设项目、嵊州市妇幼保健院(嵊州第二人民医院)及疾控中心新建工程、镇海中学嵊州分校等民生项目稳步推进,嵊州引进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也将落户开发区。

  令人想不到的是,30年前,这里还是荒芜地带,不少地方甚至还是滞洪纳水的泽国。

  时间回溯到1992年,为了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形势,加速经济发展步伐,1992年6月,当时的嵊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经济贸易开发区,规划按照“依托老城、总体规划、分段开发、滚动发展”和“以产业开发带动城镇开发,以基础设施配套促项目引进”的思路,通过先开辟市场小区、外商投资区、个体联户工业小区、重化工工业小区,再开辟生活居住区的顺序,使其逐步具备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综合功能,迅速成为嵊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业贸易新区。1994年7月嵊州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自此拉开了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序幕。

  如何通过体制机制调整,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是嵊州经济开发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辖区范围调整和管理体制变革也始终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

  在初创期之后,开发区进入第二个时期——壮大期。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开发区面积17.31平方公里,辖城北、城东和浦口三个区块;2010年7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整合提升,总面积扩大至233.11平方公里。

  2014年,开发区进入第三个时期——发展期。2014年3月,开发区与浦口街道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2020年5月,开发区核心区块进行整合提升,将浦口街道、三江街道工业区和剡湖街道城北工业区并入,核心区域面积约为138平方公里;2021年5月,三界镇的高新工业园区并入嵊州经济开发区,整合成为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增挂嵊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现如今,嵊州经济开发区包含了浦口街道、三江街道工业区、剡湖街道城北工业区和三界片区,至此,开发区核心区域面积扩大到171平方公里,涵盖大部分优质经济发展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工业经济体量占全市70%以上。

  在30年的扩区和调整中,开发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转的华丽锐变,一个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城已经崛起。

  繁荣:

  双翼驱动 产业腾飞

  从创建之初以领带、电机电器、生物医药等为主的十大产业发展到以领带服装、机械电机、电器厨具为主导产业的三大产业集群,再到如今形成“3大主导产业+4大新兴产业”双翼驱动的产业体系(其中4大新兴产业为5G、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这里的产业进击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1月-6月,数字5G、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8.86亿元,同比增长18.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6个百分点……

  一系列傲人的数据,勾勒出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激活发展动能。艇湖未来科创城建设加快启动,巴贝省级实验室与省农科院联合推进农村“小蚕工厂”,科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开发区“一城一室”创新策源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走进巴贝集团恒温恒湿无菌的养殖车间,一批批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被机械臂置于饲养盘中,这家传统领带生产企业的工厂化养蚕项目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已经突破了养蚕的季节性限制和蚕对桑叶的高度依赖,车间里的蚕可以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产茧。”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说。

  在总投资28亿元的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外形类似巨大孵化器的现代化厂房即将投入使用。在目前实现年产7000吨鲜茧的一期项目基础上,二期项目将实现年产4万吨鲜茧。

  2019年,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项目成功量产,蚕丝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A以上,实现了大规模、高密度、全年连续生产的低成本工厂化养蚕新模式。“高密度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在当年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入选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颠覆性创新榜”。利用最新科技,通过人工智能和一系列的创新科技手段,最后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巴贝集团打造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样板。

  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还以数字化手段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帅丰年产40万台智能化集成灶项目、亿田年产30万套智能集成灶项目、万能弹簧年产800套数控智能设备生产线项目等数字化技改项目纷纷上马。厨具、机械、电机、领带、服装等行业智能化改造成效颇丰。

  共进:

  多“链”发展 动能澎湃

  在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之上,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嵊州经济开发区以链式思维做好产业培育,牵引产业链上下游间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开发区形成智能厨电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数字5G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等多链发展格局,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以“产业链共进”新模式,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其中,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是嵊州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链主”“龙头”。该项目位于嵊州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万亩千亿产业园内,主要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核心产品制造,投资总额约130亿元。项目自开始洽谈以来,仅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实现通线投产,创下了嵊州发展史上招引龙头项目单体投资最大、洽谈时间最短、推进速度最快的“三个历史之最”,获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点赞,“嵊州速度”成为比亚迪项目建设史上的标杆。

  嵊州经济开发区将依托比亚迪、晶越、金达视讯、长鸿、贝达、昂利康等头部项目招引智能制造、5G、新材料、生物医药上下游配套企业,以点带面逐步形成百亿级全产业链,重塑传统产业结构,有效提升园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全产业链为抓手,发挥龙头效应,织出大产业,搭建大平台。在嵊州经济开发区联甬产业园内,7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电力设备制造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已成功入驻,进一步补强嵊州高端制造业产业链条,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9亿元……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嵊州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版图正不断扩大。

  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链,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

  从2019年浙江最早在全省范围推行“链长制”以来,嵊州经济开发区深化“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智能厨电产业已连续五年保持30%的复合增长,实现嵊州厨电“一小时配套、零库存生产”,2021年实现规上产值104.5亿元,同比增长33.1%。嵊州现已成为全国厨具行业主导产品门类最齐全、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能力最强的厨具产业基地和最大的集成灶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基地。嵊州经济开发区连续两年凭借“高端智能厨电(厨具电器)集群产业链”被评为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

  未来,嵊州经济开发区将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劲东风,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全力打好“突破超越、进位争先”高标准组合拳。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标杆区、融入长三角协同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科产城融合样板区、营商环境最优区”,以开放、奋进、争先的姿态,承载着嵊州人谋发展求突破的梦想,一路向前。


浙江日报 浙江开发区 00017 嵊州开发区:不忘来时路 而立之年更奋蹄 2022-08-15 浙江日报2022-08-1500005;浙江日报2022-08-1500009 2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