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经开区:长风破浪建新功 砥砺奋进谱华章
陈爽 林锋燕
2022年,浙江首批省级开发区迎来创建30周年,为展现浙江开发区聚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姿态,不断丰富走在前列的“浙江开发区经验”,我们选取一批典型性案例作为展示对象,解构开发区成长、壮大的创新逻辑,梳理开发区蝶变发展的动力支撑,从而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先试先行,为“两个先行”贡献新的开发区力量。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见证着一片土地的崛起和蜕变、奋斗与荣光。
居太湖之滨,汇星火燎原之势,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因人而兴,因变而强。30年的成长之路,既是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和数字产业“1+4”产业集群的扩容之路,也是“立足整合提升新优势,打造项目引推新高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探索之路,经开区以“奔跑者”姿态,在“富美长兴”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串砥砺奋进的历史印记。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经开区依然提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45.7%;完成实到外资1.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9%;全市唯一百亿元项目顺利落户……城市发展的主引擎效应不断凸显,这个风华正茂的国家级开发区,离“全国一流方阵、全省十强园区、县内硬核担当”的发展目标越来越近。
一个发展高地
崛起城市发展引擎
“经开区在城市里,城市在花园里,花园在太湖边”,经开区位于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和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十字交汇的关键支点,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经开区享有快速衔接长三角产业、人才以及交通等红利的天然便利,夯实了高水平跃变发展的雄厚家底。
这片动能澎湃、万象更新的宝地,自1992年成立经开区起,便大手笔构筑园区框架、塑造特色化平台、完善软硬件配套,如一颗璀璨明珠,光耀太湖之畔。
经开区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型的工业城市新区”标准,拉开主体框架:从实现“九通”,到供电供气条件领跑长三角,所有道路达国家一级公路标准,再到公共绿化面积超百万平方米,“铁公水”多式联运中心辐射整个长三角区域,直连“中欧班列”和上海、宁波等大型港口,拉近了长兴和世界的距离,加上园区优质的餐饮、住宿和娱乐生活配套,完善的金融服务能力……历经时光更迭,经开区产城融合的园区形象逐渐丰满。
空间承载能力是经开区的吸引力所在。30年来,高质量外资项目集聚的长兴国际产业合作园,科技人才项目集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各种新业态项目集聚的总部经济园……一个个地标性平台拔地而起,重塑着城市的格局,为推动长兴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耦合发展留足了空间;吉利汽车、复星捷威、天能帅福得等一批批优质项目落地开花,凭借强大的产业凝聚力和驱动效应,提升着经开区的平台能级。
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在这里汇聚、碰撞和交融,经开区的区域影响力和外在辐射力持续增强,留下了一个个光荣的成长印记,褒奖着这片进阶不止的土地:入选浙江省首家设在县域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去年5月,经开区迎来了新的历史性跨越: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经开区实施整合提升,与原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长兴省级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整合后,管辖面积116.25平方公里,与30年前相比,扩大了14倍。“经开区速度”早已成为催人奋进的代名词,而时间磨砺出的蝶变故事,也演变为长兴珍贵的城市记忆。
一方成长沃土
产业集聚蓬勃兴旺
产业是经开区的灵魂。30年来,大批优秀企业接踵而至,和经开区同频共振,完成一次次自我进化,推动“传统制造”向“创新智造”迈进。
2018年12月30日,吉利整车项目打下第一根桩基后,在管委会的有力支持下,克服了疫情反复、缺芯断供、能耗双控三大困难,仅用不到三年时间,创造了同行业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整车量产的最快建设周期纪录,2021年又成为工信部首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浙江省“未来工厂”。如今,吉利长兴在第4代帝豪和缤瑞COOL两款车型量产基础上,又准备投产一款新产品。“产能将从每2分钟产出一辆车提升至1分钟一辆,全年产销预计超过20万辆,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项目工作人员介绍。
根据智能吉利2025战略目标,与经开区共同成长的吉利长兴,锚定了新的目标,倾情回馈这片土地:以长兴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为己任,以把长兴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吉利汽车集团最重要基地为目标,为实现长兴县“市保第一,省走前列,全国一流”贡献吉利力量。
自2007年落户经开区以来,浙江中德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便确立了“造世界顶级控制阀,做百年民族品牌”的愿景,如今,已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奠定了在细分行业的领军地位,深圳创业板上市计划正稳步推进;2009年搬迁至经开区后,浙江威泰汽配有限公司便在创新发展道路上持续领跑,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改造,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等称号,成为园区企业数字化改革的典范。
由点成链,集链成群。在优质项目的带动下,经开区逐渐形成了“1+4”的产业集聚。
吉利汽车、地通工业、科佳模架、莱恩过滤等重大产业项目接踵而至,带动经开区智能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标志性产业链日趋完善,以此为依托,近年来,经开区通过强链、补链,完善全产业链生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平台,该平台顺利入选全省第三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一个“万亩千亿”平台,就是一个强动力引擎。2021年,经开区核心区工业总产值超600亿元,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则创造了超400亿元的产值。“我们将继续发挥体制机制新优势,进一步整合力量、优化布局,加快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全年计划实现核心区工业总产值800亿元。”经开区管委会有关领导说。
像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一样,各大产业板块呈百花齐放之势。
在诺力智能、永创智能、德玛克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智能装备高端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随着天能国家级技术中心、超威电源研究院、天能动力电池及材料研究院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强势崛起,新能源智慧产业链数字赋能渐入佳境;同源康、长兴制药和艾格生物等发展状态良好,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初步形成集聚;数字产业方面,汇聚了集迈科、中晶科技、太湖远大等重点企业,去年完成产值40.03亿元,同比增长41%。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多招一个项目,就多一份实力,多一份发展支撑。”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做强产业链,提高项目质量”是经开区不变的追求,今年上半年,经开区新增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293.63亿元,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增签约固投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1个投资方为纳斯达克上市企业。
一股新的产业势能正在积蓄、升腾,成为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一片梦想之地
匠心锻造无限潜力
“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好每一家外来企业”“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长兴形象”,多年来,经开区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凭借高品质服务,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的生态圈。
经开区通过念好“育、推、扩”三字诀,加快打造资本市场“开发区板块”:针对规上、科技型、专精特新等纳入县级挂牌上市的后备企业开展精准化培训;对已形成的24家股改、挂牌和上市培育梯队,开展分类服务、精准指导;引导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挺进,鼓励和引导条件允许的企业走资本市场道路。为企业跳出长兴、以全局性视野拥抱资本市场提供便利。
为缓解困扰企业健康发展的人才短板问题,经开区通过校招、社招以及高层次人才招聘等方式,不断拓宽人才入长通道。今年上半年,共组织192家次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18场,签约应届大学毕业生3000余名,打出直播带岗、“高校直通车”云聘会、跨省招工等组合拳,招引大学生2800余人,以高品质的人才资源输入为企业赋能。
为营造风清气正、实干争先的氛围环境,经开区持续深化亲清政商关系示范区建设,擦亮经开区选商引资、项目推进、服务企业清廉金名片。今年5月,“亲清直通车”数字平台正式问世,通过线上实现园区发展直观展示、惠企政策实时更新、联企专员一键直通、助企职责一目了然等功能,成为经开区探索数字化服务转型的新抓手。
把好基本盘,稳中求发展。当前,经开区把优化企业服务作为保运行稳增长的基本功,持续强化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提升企业审批、融资、扩产、上市等需求的服务能力,指导企业守好环保、安全、防疫底线。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各大功能性和政策性平台叠加效应,积极对接调整平台内城镇开发边界外土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全力保障大平台建设空间;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将助企纾困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兑现助企纾困退税10.65亿元,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33个,新增贷款61.33亿元,同比增长26.79%,经开区的管理者们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与企业共进退,同克时艰。
不负韶华接续奋斗,活力之地更胜往昔。经开区正稳扎稳打,厚积薄发,酝酿着新一轮的蝶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