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创新浙江

余杭

打造创新策源地 在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

  刘 颖

  杭州市余杭区按照 “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辐射全省的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的新使命新定位,在创新平台构建、硬核科技研发、创新主体培育、科创数字化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的策源力、带动力、辐射力牵引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数字经济核心增加值等主要指标继续位居省市前列,全域创新策源地模式入选全省首批融入新发展格局最佳实践案例。

  聚焦两个强省首位战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

  坚决扛起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的责任担当,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集聚,余杭以超常规的举措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天目山实验室挂牌成为余杭第四家省实验室,与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北航中法航空学院等形成科研重器集群发展之势,创新能级和密度日益提升。今年,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13家单位19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再度实现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进步奖三大奖项“大满贯”,连续两年夺得全省“科技创新鼎”。高素质创新人才纷至沓来,实施“未来之星”百千万人才引培计划,创新设立“招才局”,出台人才新政“黄金20条”,累计引进海内外院士5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5300余名,其中国家级191名、省级293名,人才总量突破33万名、占常住人口的1/4,获评全省人才工作综合考评优秀等次,名列全省第一。高水平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公共技术平台1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高端企业研发机构超过370家,去年新增国高企507家、全省第一、累计达1678家,累计培育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隐形冠军7家,形成“雁阵式”科技型企业梯队。

  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定位,争做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平台

  锚定三大科创高地,余杭依托未来科技城、钱江经济开发区、良渚新城三大重点产业平台,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未来科技城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园区。打造数字经济升级版,坚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力,去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05.7亿元,打造“高企培育”“E企成长”等数字化多跨应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6家企业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和数字工厂标杆企业,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先进县(市、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县(市、区)和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生命健康新高地,依托浙大医学中心等创新载体、省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服务平台,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区健康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1.16亿元、增长133.8%。打造未来发展增长极,聚焦前沿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突出招引“大好高”项目。今年一、二季度共集中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27个、总投资超850亿元;集中推进重大项目64个、总投资476亿元,有18个项目参加全省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55亿元。

  聚焦打造最优创新生态,争当高质量发展高地建设的排头兵

  余杭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真金白银支持发展。制定出台产业创新发展新政68条,迅速打出“助企纾困36条”“稳住经济58项举措”等组合拳,推动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截至6月底兑现惠企资金超65亿元,今年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政策资金将突破100亿元。真抓实干保障资源,大力实施“凤凰计划”,支持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去年以来新增上市企业11家,累计达26家;大力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攻坚行动,实施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梧桐计划”,今年将完成有机更新工业区块10个以上,腾出工业用地3000亩,新建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依托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建产业基金规模达486亿元,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真心实意做好服务,优化完善亲清办、亲企办等服务保障机构机制,四套班子带头,选派助企服务专员,精准开展重点企业专项服务、“百名行长科企行”等服务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余杭将围绕我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目标,以只争朝夕、踔厉奋发的干劲,以领跑者、排头兵的姿态,加快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全力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作者为中共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


浙江日报 创新浙江 00010 打造创新策源地 在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 2022-08-12 浙江日报2022-08-1200007 2 2022年08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