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期待健康码互通互认尽快落地

  说好的健康码全国互认何时能实现?8月1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回复:将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时效,优化完善健康码管理,更加便利群众安全有序出行。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一码归一码”“各认各码”等现象将被打破,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群众日常生活出行将更为便捷。

  疫情防控和便利出行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互斥矛盾。眼下,正值百姓暑期出行需求大增之时,7月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知一出,一些地区很快就先行先试起来。在上海,“随申码”已经实现了“长三角地区核酸检测结果互认”,在江苏、浙江、安徽做核酸检测,结果也能及时同步至上海“随申码”。广东的“粤康码”可以识别邻近的湖南省的核酸检测结果,浙江健康码、辽宁省“辽事通”、吉林省“吉祥码”则可以随时切换省内核酸检测数据库和全国数据库。核酸检测结果互认快速推行,降低了群众出行成本,提高了出行便利度。

  从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再到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调整隔离管理期限,以及眼下各地正在推动的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这些都指向了统一管理、防止过度防疫这个越来越清晰的共识。在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我们的防疫工作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核酸检测结果互认的点赞声中,还有不少网友呼吁“健康码互认”“场所码互认”,这些呼声也需要被听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国家卫健委昨日的回复无疑是对这一呼声的积极回应。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健康码就好像是每个人的防疫身份证。但健康码一直归地方管理,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疫情灵活处理和设置健康码。健康码“各自为政”的管理,使一些地方出现了滥用的现象,既侵害公民合法权益,也损害健康码公信力。健康码背后是个人行程、核酸检测等信息的综合,要从根本上解决它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地区之间不共享互认、数据交换延迟、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最好是实现全国统一规范管理。

  其实,我国一直在加强健康码统一管理。早在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等发文要求各地落实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国家标准委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标,为健康码统一化提供技术标准。国务院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要求各地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扩大应用范围。从现实情况来看,上述国家层面的决策部署和制度规定,在不少地方尚未得到严格执行。

  健康码互认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从表面上看,是技术和标准难度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各自利益的权衡。由于各省份的健康码大数据是彼此独立存储的,“互认”意味着要为非本省人员健康信息的准确性“背书”。

  话说回来,健康码互认在底层逻辑上是行得通的,不可能在本地是健康的,出了地区、跨了省就不健康了。在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大背景下,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抓重点、解难点、疏堵点,如此才能凝聚起强大合力。加快健康码互通互认,有利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真正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眼下,核酸检测结果互认正在火热推行,健康码互通互认更加值得期待。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期待健康码互通互认尽快落地 2022-08-11 24644108 2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