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信用温州”修炼的价值
张萍
8月8日,对温州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是温州人的“8·8诚信日”。2002年,温州在全国率先将信用建设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国首个区域性诚信日,持之以恒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021年底,温州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跃升至第2名,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信用温州建设迎来第20个年头,温州趁势发布了“信用温州”20周年十大最佳实践案例和一批优秀实践案例,评选和表彰了首届最美诚信温州人。
曾几何时,提到温州人的诚信面貌,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矛盾的。一方面,作为全国第一代个体户的发源地、全民创业之城、民营制造业之都,温商之间“借钱都不用写字据”。另一方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监管部门以及相关鞋厂的三次集中火烧劣质皮鞋行动,直指温州制造中的假冒伪劣现象。经过多年的努力,温州诚信建设的成效逐渐显现。
或许正是因为失于失信、成于诚信的曲折经历,才让温州人更懂得诚信的分量。就像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滔说的,“只要经历过1987年烧鞋事件的人,就会永远记得那时的痛”。企业家的肺腑之言,讲述了一个朴素却不普通的道理。一个信用健全、人人诚信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反过来,信用体系被破坏,人人都是受害者。政府讲诚信,治理有基石;商人讲诚信,产品质量有保障;企业讲诚信,商业交往才长久;百姓讲诚信,社会道德水平不会低。
“信用温州”品牌建设20年,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都打上了对诚信的渴求。马路上,来回穿梭的公交车车身印的是“交之以诚,运之以远”;广场上,“信用温州,一言九鼎”的“世纪宝鼎”高高矗立;店门前,“诚信门牌”让商家的诚信信息一目了然。以1987年为起点,温州的诚信品牌,花费几十年时间,全方位渗透、持之以恒打造,才有今天的成果。这也足以说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绝非朝夕之间能实现。诚信很珍贵,诚信也很易碎,击碎它可能只要一个环节、一个案例、一个瞬间,必须要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诚信。
在高速运转和专业细分的今天,不管是对政府、企业还是组织、个人,信用的分量越来越重。日前热搜上的一则新闻,报道了一种以“征信修复”为诱饵的骗局,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人们对失信后果的焦虑。在社会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诚信是一种品格、一种资源,更是一种生命要素。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十四五”期间,浙江提出要打造以“两省两高地”为标志的信用浙江升级版,实现主体全覆盖、数据归集优、社会应用好,全社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系统思维下,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久久为功,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无论对于温州,还是浙江其他地区来说,仍旧要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