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从“零和”走向“和合”是历史必然

  今天,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震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是坚持“零和”对抗还是“和合”共赢?这个严肃的重大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国内外重要场合深入阐发“和合”文化,并将其运用于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实践中。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因为对时代主题的精准把握和对人类福祉的不懈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这也更加充分说明,人类社会从“零和”走向“和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必然。

  “和合”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民族性格。“零和”来自于博弈理论,指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根据“零和”思维,不同文明、国家和民族之间天然敌对,相互交往的结果表现为我得你失、我强你弱、我赢你输甚至是我存你亡。与“零和”截然不同的则是“和合”。“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民族性格。中国古人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生发形成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政治思想。在当今国际交往中,“和合”思维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强调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开放合作、沟通融合,主张通过谈判、合作以及公平的竞争来寻求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进而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总体来看,“和合”文化强调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合作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契合。

  从“零和”走向“和合”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必然要求。人类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由于经历过太多痛苦和磨难,世界人民倍加珍视和平、渴望和平。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灰烬中的联合国,总体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和平显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当今世界正前所未有地面临分裂的危险。一些国家固守“零和”思维,大搞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为一己私利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挑起冲突,严重破坏国际安全秩序。在风云变幻、明晦难定的纷乱时局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拨云见日,指引人类前进方向,那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努力推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

  从“零和”走向“和合”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然而近几年,少数国家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严重干扰国家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在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从“零和”走向“和合”是化解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今天的世界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物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在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复杂程度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过程中,一些西方国家兜售“政治私货”、散播“政治病毒”,严重破坏全球抗疫合力。中国则主动分享抗疫经验,提供医疗援助,为世界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照亮世界抗疫之路。全球抗疫实践再次说明,危机不分国界,唯有团结合作才是化解全球性挑战最有力的武器。

  【作者单位: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从“零和”走向“和合”是历史必然 2022-08-08 浙江日报2022-08-0800005 2 2022年08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