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舟山新城管委会:数字赋能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样板区

  在浙江,数字潮涌正当时。

  2021年,数字化改革在之江大地拉开序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新城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数字化改革工作部署,主要领导挂帅,建立工作专班,集中优势力量,系统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并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

  一幅“数智新城”新图景徐徐展开:如心未来社区智慧管理应用场景推动社区生活高品质、文明指数测评系统提升城市管理精准度、浙江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云就医”让百姓生活更便捷……

  2022年是实现数字化改革“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舟山海上花园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城,紧紧围绕“1612”工作体系,踔厉奋发,以实干争先的竞跑姿态,全力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奋力蹚出海上花园城样板区共富实践新路子。

  多跨协同 数字政府更高效

  打开手机进入浙政钉APP,点击“新城文明地图”,一张由绿、蓝、黄、红四色组成的地图映入眼帘,每种颜色代表不同分值,新城管委会辖区内27个城市社区网格、13个行政村网格的最新一期文明指数及排名情况一目了然。

  为提高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水平,去年,新城管委会牵头,交警、城管等职能单位协同推进,将与文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多层级、多部门职能有效整合,归集智慧城管、不文明交通行为、12345平台、媒体曝光等多项数据,推出“新城文明指数智慧评测系统”场景应用。该应用以辖区内社区、村为最小网格单元,每月定期发布文明指数,直观反映各区域文明城市日常管理水平。

  “原先我们需要安排专人实地测评赋分,现在可通过文明指数测评系统收集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数据进行自动赋分,大大提升了创城工作的高效化、智能化。”新城管委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系统已发布12期文明指数,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反馈共480余条。

  新城开发建设任务重、建筑垃圾处置量大。以往,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运输车辆随意改变路线、偷倒垃圾、扬尘遗撒等现象普遍。如今,新城建筑垃圾的产生、存放、运输、处置等环节全在“建筑垃圾综合监管平台”的掌控中。

  今年以来,新城管委会率先在全市开发建设“建筑垃圾综合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汇集、分析和共享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数字化闭环监管。目前系统已初步上线运行。

  “我们将加快数据归集,积极探索个性化管理功能研发,打造建筑渣土海运中转的舟山标准,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破解‘垃圾围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舟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新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1月,新城管委会还推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数字化平台——“新城有邻”。该平台包含微信小程序和PC版两部分,小程序为用户日常使用平台,PC版用于后台管理。“党员群众通过注册完善个人信息向居住地社区报到,自行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微心愿认领。”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既方便党员群众参与、展示、交流,也利于基层党组织发动、组织、管理党员和志愿活动。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人数已达5419人,报到用户4730人,其中党员4639人;发布活动300余场,2500余人次参与;870人次参与微心愿认领。

  数字赋能 百姓生活更智慧

  小区刷脸进出,停车高效省心,教育医疗讯息一键获取……作为我省首批未来社区之一,舟山新城如心未来社区积极融入数字化改革,持续打通“一统三化九场景”数字化体系,基本实现社区整体智治。

  走进如心未来社区数字化展厅,电子大屏上,综合安防、智慧消防、智慧停车、智慧商圈等8个模块一一呈现。“这是为如心未来社区搭建的智慧运营中心系统,高清摄像头、各式传感器共同组成‘千里眼’,协助社区进行日常管理。”舟山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炜介绍,他们有专人负责平台管理,24小时值班,一旦出现告警立即响应并解决。

  “嘟嘟嘟……”就在这时,系统发出警报声,同时大屏上跳出一条警告信息,值班人员立即点击系统上的综合安防模块进行查看。实时监控显示,一位小朋友正在香樟湖濒水危险区域玩耍。“湖边有位小朋友,赶紧劝离!”值班人员拿起对讲机呼叫附近保安。不到5分钟,大屏显示保安将小孩带离危险区。

  “为了让居民和游客共享这份‘未来成果’,我们还开发了如心社区APP,几乎所有的便民服务都能一键直达。”胡炜一边介绍一边打开如心社区APP,出行、医疗、教育等各项服务项目一应俱全,居民可畅享便捷的数智生活。

  改革初心,落脚人民。数字化改革是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加速器。

  “8点14分,医生接诊;8点55分,接诊处理完毕;9点,付好钱;9点55分,药已经配送到家,实在太方便了。”自去年11月底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后,家住新城甬东的严女士就实现了宅家“云就医”,并享受了药品邮寄到家的服务。

  去年,舟山市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全科线上诊疗服务,面向辖区内已与该中心达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患者开放。“这些慢病患者都长期在我们中心就诊,且建有健康档案。他们通过舟山智慧民生APP,线上传递自己的病情,我们结合以往病情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开具电子处方。”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线下就诊,为市民提供便利。截至目前,新城已有32897位居民与中心签约。

  夯基垒台 数字经济奋楫行

  走进位于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浙江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展厅,一块电子大屏映入眼帘,来自国家部委、省、市、社会涉海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开的海洋数据一屏汇集,好比一个海洋大数据集散基地。

  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系统是经济领域数字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早在2019年5月,省发改委牵头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大数据局、省军民融合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舟山市政府,共同启动浙江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作为具体实施单位负责全面工作。本项目定位为浙江省政府大数据中心海洋专业分中心,随着数字化改革大幕拉开,可对标成为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海洋专业分平台,支撑全省海洋领域数字化改革。新城管委会切实扛起属地责任,主动担当作为,推动项目建设。该项目已于2021年12月上线,目前处于迭代升级与试运营阶段。

  据介绍,该项目遵循系统工程理论指导,可支持不断涌现的各类涉海应用,目前已开发上线大湾区海洋一张图、海洋经济、智慧海防、江海联运等四个政府侧应用,叮咚鱼医、海洋生物工程数据索引服务、海洋个性化精确气象预报等企业侧应用也即将上线。

  产业大脑是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依托浙江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进行总体平台规划和功能建设的浙江省海洋数据产业大脑也已在新城上线试运营。

  今年6月,省经信厅公布了7个首批省级产业大脑信息业分区细分行业产业大脑,海洋数据产业大脑成功入选。该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开放提供各类海洋数据资源及相关能力组件,探索数据产品定价交易体系,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

  “作为海洋数据产业大脑的运营主体,目前我们正在将海洋数据服务产业大脑驾驶舱调试接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数据资源通道。”舟山智慧海洋协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洋数据产业大脑建成后,将面向涉海部门、海洋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公司等提供海洋水体环境和地理环境数据,以及海域、海岛、经济、环保、预警减灾等专题信息产品和成果数据服务。

  根据规划,今年海洋数据产业大脑将上线涉海用户50家以上,开放功能组件30个,服务涉海相关企事业单位不少于100家,数据条目超过5亿条。

  当下的新城,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加快全面贯通,打造最佳应用,向着更辽阔的“数字新蓝海”进发!

  (本版图片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城管理委员会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舟山新城管委会:数字赋能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样板区 2022-08-08 浙江日报2022-08-0800011;浙江日报2022-08-0800028 2 2022年08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