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戏剧专家绍兴纵论越剧的“坚守”与“突围”

纪念袁雪芬 致敬改革者

  这几天,“袁雪芬”的名字一再被提及。

  作为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8月1日上午,致敬越剧改革80周年研讨会暨袁雪芬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绍兴举行,国内戏剧专家围绕越剧流派艺术及越剧改革、越剧理论、剧目创作、越剧的“坚守”与“突围”等内容进行研讨。

  “不念历史无法走向未来,没有未来又何必怀念历史。”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茅威涛在主旨演讲《拿什么面对今天的时代》中说。

  80年前,以袁雪芬为首的一批越剧演员在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当时的越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越剧改革率先在中国戏曲界建立了以编导制为中心、集“编导舞音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机制,将越剧一举引入现代舞台艺术的萌生时代。

  当下,越剧正在面对网络时代和多元文化消费的挑战。越剧改革,于今天来说特别有意义。

  改革者,

  总是带着“不安分”的气质。

  1942年,袁雪芬20岁。作为名角,她愿意拿出自己的薪资,给编导以支持改革。她将昆曲、话剧、电影等诸多先进元素借鉴到越剧表演中,引入专职编剧、导演、舞美设计等,成立剧务部主持创作,在越剧界首次建立起正规的编戏、排戏制度;同时,废除“幕表制”,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衣箱制,参照古代绘画,根据人物身份设计服装;打破传统的舞台形式,将立体布景、油彩化装、灯光、音响等引入越剧舞台。

  以袁雪芬为首发起的改革,让越剧焕然一新。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体会,当年袁雪芬面对怎样的压力和争议,她青春的目光为何会那么坚定?

  改革者,

  总是能直面现实。

  80年前,袁雪芬对越剧进行全方位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她抛弃以前剧目固有的低俗糟粕内容,根据一些经典历史故事改编新剧目,或编写新故事。其中以1946年改编自鲁迅小说《祝福》的《祥林嫂》影响最大,这出戏尖锐地揭露了旧社会对人性的无情迫害,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经上演便大获成功,被评为“新越剧的里程碑”。

  难怪中国文联副主席俞峰在研讨会上说,“越剧快速发展的经验,就在于能自觉与时代紧密相连,与社会和观众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审美追求上能自觉与时俱进,因此才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由无到有,由弱到强。”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也认为,越剧改革80年来,改革是持续的,不是仅仅在某一个阶段。在越剧改革中既要坚持传统文化,也要有创新精神,将更多的现代元素注入到越剧中,使之生生不息。

  直面现实,是一种勇气与智慧。在当代越剧史上,不乏这样的强者。

  改革者,

  总是能够团结所有进步的力量。

  袁雪芬和她的越剧姐妹,袁雪芬和她的一代代学生,袁雪芬和越剧的一茬茬观众……从来都是唇齿相依地站在一起。

  袁雪芬一生都记得自己的座右铭: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她善于学习,总能从别人的优秀里汲取养分;她自信执着,真诚地传递越剧艺术的魅力;她取之有度,不会为了一点利益而忘却文艺工作者的意义。

  “如果总结百年越剧发展经验,那就是做到了既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始终葆有独特生气,又能在发展中时刻守住独特生机。”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这样认为。

  当下的越剧,受到各种文娱类型的市场挤压,观众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越剧又一次进入了需要改革的时候。越剧改革需要更多当代的青年——热爱越剧、不太“安分”、有视野与格局、热爱这个时代的青年。

  彼时的青年袁雪芬,如果坐在今天的剧场,她还会是一个勇敢的革新者。

  加油,越剧!

  (本报绍兴8月1日电)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纪念袁雪芬 致敬改革者 2022-08-02 24603014 2 2022年08月02日 星期二